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李爱青:心有大爱 笃行致研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16

  ——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李爱青


  本刊记者  徐亚楠
  
  
 

  
  肾脏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源头,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物质都由它化生和储存,人的生、长、壮、老、死的整个生命过程都与它息息相关。但是,近几年在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之下,以慢性肾衰竭为最终结局的慢性肾脏病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据调查,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大约1.2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流行,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在未来10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与早期的慢性肾脏病相比,慢性肾衰治疗费用昂贵、住院率和死亡率高,它不仅对慢性肾衰患者个人及家庭,而且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于慢性肾衰竭的研究与治疗已经成为了医学人员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李爱青的研究领域与肾脏疾病息息相关,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是,她将焦点放在肾脏与脑的相互作用上,主要围绕慢性肾衰大鼠盐敏感的中枢机制开展研究,为慢性肾衰患者盐敏感性中枢调控机制提供新理论,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慢性肾衰疾病的防治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回国8年来,立足器官衰竭防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南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等多个科研平台,她全身心投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力图通过交叉学科研究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李爱青的研究经验就是在多年的不懈探索与研究积淀下形成的。
  2003年,李爱青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博士,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科研之旅。只身一人漂洋过海,除却思乡的孤独,李爱青最需要攻克的就是语言关,虽然在国内她也通过了一系列相关的语言资格考试,但是初到美国她仍在科学研究中受到了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在相关的专业词汇上,总是有着理解困难的问题,而这也意味着她要比美国当地的学生付出更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与李爱青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她在每次上完课之后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文献,而每天几个小时的研究时间对于她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要将自己满腔的热情奉献在科研工作当中,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李爱青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就这样,她将全身心投入在科研的海洋里,通过不懈努力,渐渐打破了语言障碍,在科学研究中更加如鱼得水。
  博士阶段,李爱青主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冷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和其他环境应激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她的博士导师美国科学院Denlinger院士获得了为期4年赴南极研究的资助项目,与其共同进行科研工作,李爱青主要采用蛋白质组学手段来研究南极蠓如何在极寒环境中生存,并在持续的实验研究下,发现了其在适应南极严酷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分子。除此之外,她还运用蛋白质组学等相关技术鉴定和阐明了多种与动物环境应激反应有关的蛋白质。
  博士后期间,她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稍做了改变,主要进行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物钟,生物钟在人脑里边怎样感知白天黑夜?它的调控机制是怎样的?我们的研究方向就是从这一层面展开的。”李爱青说。从事生物钟研究,对于实验时间的要求十分精准,生物钟是一个节律,而要研究其24小时动态节律就需要每隔3个小时杀一批小鼠。当时,李爱青团队进行实验的场所在离住处有20分钟车程的一座建筑的负一层,身兼实验重任的她,不管是凌晨1点还是3点,都要调好闹钟去动物房杀小鼠,而为了实验准确,实验房是不能开白光灯的,必须要在微弱的红光灯照射下进行操作。对于一位女生来说,半夜三更身处在静谧昏暗的动物房杀小鼠,那种恐怖的氛围可想而知,但是为了得到更加精准的实验数据,李爱青一直在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实验研究工作,最终他们在生物节律中枢调控机制和癫痫持续状态后脑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中,找到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生物节律调控的信号传导途径,也阐明了小鼠癫痫海马齿状回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游子思归 心向祖国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虽然国外有着良好的科研平台,不错的发展前景,但却始终无法给与李爱青那份属于祖国的归属感。“身为一名科研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自己所学到的科研知识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李爱青说。以此为初衷,她在2010年正式回国,来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兼任教育部器官衰竭防治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肾功能衰竭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开启了自己全新的科研征程。
  “在这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肾脏病研究。”李爱青说。来到这一平台之后,基于之前自己在细胞与分子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经验,李爱青开始从事肾脏与脑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这一研究涉及肾脏病学、神经科学、免疫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她告诉记者:“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特别是一些患有尿毒症的病人,如果没有透析充分的话,就会发生一些病变,特别是其脑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会活化。”以此为契机,李爱青开始研究慢性肾脏病肾脏与脑之间的相互对话,试图从交叉学科入手,在这一领域找到新的突破。
  2012年,李爱青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的资助,开创了南方医科大学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一年获批的先例。其中面上项目是有关慢性肾衰大鼠盐敏感性的中枢RAS调控机制研究,慢性肾衰患者常伴有盐敏感性,即慢性肾衰患者如果摄入盐(特别是高盐)将会引起慢性肾衰患者的血压明显升高,而严格限制盐摄入后,血压会随之下降。对慢性肾衰患者来说,高盐饮食会引起钠和水漪留异常、血压升高、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进而增加肾小球的压力和蛋白尿。而限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慢性肾衰患者的水肿和高血压,减缓其肾功能的衰退,也就是说,盐对盐敏感的慢性肾衰患者具有很大的危害。
  在这一项目研究中,李爱青团队以具有盐敏感性的慢性肾衰大鼠为模型,通过盐干预和脑部RAS阻断技术,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放射免疫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慢性肾衰大鼠脑部关键神经核团的RAS水平、氧化应激、交感神经活性及肾脏损伤,阐明慢性肾衰大鼠盐敏感性的中枢RAS调控机制。
  随着慢性肾衰大鼠盐敏感性中枢RAS调控机制研究的开展,他们发现通过阻断慢性肾衰大鼠盐敏感性的中枢RAS,很明显地改善了肾脏纤维化。这一发现,不仅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和防治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对肾脏病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回国从事科学研究8年来,李爱青已经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等,并在2017年成功入选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她步履不停,只为了心底那熠熠闪光的科研梦想。
  2018年1月,李爱青所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糖尿病肾损伤的中枢调控机制研究”正式开始研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主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原发性肾损伤,而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继发性肾损伤。在这一研究中,李爱青团队也将探索这一疾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的关系,观察并发现脑部和肾脏是通过怎样的桥梁分子连接起来的,然后通过阻断中间的桥梁,来减缓疾病的发生。
  实践方能出真知。李爱青深知,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才刚刚崭露头角,目前他们所做的研究工作虽然通过实验模型得出了不错的结果,但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到临床当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一直以来她十分重视的就是科学研究的深度与连续性,因此她决不能放弃。即使没有“前人栽树”,她也无所畏惧。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