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08

中国散裂中子源高分辨中子衍射仪出束

  高分辨中子衍射仪是我国首台超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仪,具备国际先进的超高分辨能力。7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高分辨中子衍射仪成功出束,开始带束调试,标志着高分辨中子衍射仪设备研制的成功。

  高分辨中子衍射仪也是CSNS第七台成功出束的合作谱仪。谱仪自2020年年初开始设计建设,科研人员通力协作,攻克设计、加工制备和安装调试等关键技术,解决设备研制、安装、调试和标定等技术难题,确保谱仪设计、研制、安装与调试工作按计划实施。

高分辨中子衍射仪将为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提供一个突破传统结构分析极限的研究平台,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研发提供支撑,推动并实现我国关键新材料研发的强有力发展。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发布

  74日,《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气候系统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海洋热含量和海平面高度均创新高,南极海冰范围再创新低。

  《蓝皮书》指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

  其中,中国区域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2023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84℃,为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19612023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0℃,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

  《蓝皮书》显示,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极端强降水量事件增多。19612023年,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呈增加趋势;中国年累计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站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1%。此外,《蓝皮书》还提到,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近20年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中国西部山地冰川呈加速消融趋势,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中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现持续变绿趋势,中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

  为科学认识与把握气候变化规律、有效降低气候风险,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面向政府决策、公众服务、行业用户和科学研究,自2011年起连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年度报告,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以翔实的科学监测数据,系统反映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新事实与新趋势,以期为推进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机在广州建成

  73日,随着风力发电机的风叶与轮毂精准对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OceanX)在广州正式完成安装。这也是全球首台双风机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首创“V”字型塔架结构,总装机容量达到16.6兆瓦。

  据测算,“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后,平均每年可发电约5400万度,能满足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风机可以有效减少单位千瓦造价、用海面积和运维成本,将为我国海上风电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开创性方案。

  不同于常见的风车造型的海上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由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Y”字型漂浮式基础,以及安装在基础上的3个橄榄球形浮筒、1个“V”字型塔架、2台风机组成,两组巨大的风叶“并蒂”而开,再加上黄白灰相间的涂装,使整座平台看上去美丽又科幻。平台叶轮最高处达219米,空中最大宽度约为369米,整座风电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两台8.3兆瓦风机的叶轮尖端之间间隔5米,实现最大化的捕风率。平台整体拖航设计吃水5.5米,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广泛海域。

  巨大的体量、严格的工艺,给“明阳天成号”的建造者带来巨大的挑战。工程人员积极探索,创新性地采用悬臂式滚装上驳和浮船坞悬臂状态下水的施工方案,实现了模块化安装,简化了建造工艺,提高了建造质量和建造速度;首次完成高40米、宽10米、重达1000吨的特殊组合件和长度达85米、重达450吨的超长塔架的陆地转运,105米超宽产品浮船坞下水,攻克了总张力达3万吨、绞索数量达1500余根的非对称结构张拉工艺,刷新了多项行业纪录。

 

我国将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为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高效运行,拓展专利转化运用的模式和渠道,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了专利开放许可的基本含义:专利权人自愿提交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对专利许可使用费“明码标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向全社会“广而告之”,任何单位或个人书面通知专利权人并按照标价付费即可获得实施许可,对所有被许可方“一视同仁”。

  据介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大量有效发明专利,但转化率偏低。另一方面,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专利技术。提升专利成果产业化率,亟须进一步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其中,专利开放许可就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专利开放许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新设的一种专利特别许可。实施简便快捷的“一对多”专利许可,将有利于提升对接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落地实施,离不开规范的机制建设。通知从指导专利权人规范提交开放许可声明、推动试点项目便捷转为开放许可、指导专利权人合理估算许可使用费、加强开放许可声明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多方面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高效运行。

  比如,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明确许可费支付标准,以在交易双方之间达成对许可费或许可费率的共识。通知在这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标准,提出“许可使用费以固定费用标准支付的,一般不高于2000万元;以提成费支付的,一般不高于净销售额的20%或利润额的40%”,并强调要广泛宣传一次性付费、提成支付、入门费附加提成等常见的专利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

 

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再获重大进展

  近日,中国科研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成果,围绕在真实大海中实现海水直接制氢面临的海水多场耦合复杂工况带来的波动性等科学难题与工程空白,科研人员提出了抵抗真实大海不可控海洋波动环境的海水直接制氢全新路径与技术。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海水组分浓度变化导致的界面蒸气压差差异,阐明了浓度动态变化下相变迁移过程的自调控自适应机制。同时,首次揭示了在不同海浪波形、波高、波宽条件下的相变迁移过程规律与影响机制,表明了在海浪一定程度冲击下有利于防止界面浓度极化从而提升相变传质效果。

  基于界面传质面积动态变化规律,科研人员建立了真实海浪波动下的相变迁移海水制氢理论模型,并在实验室模拟海洋环境下实现了稳定性,未发生催化剂腐蚀、毒性和腐蚀性,充分验证了电解系统、防水透气层等核心关键部件在复杂环境下的耐受性与抵御能力,为在真实大海不可控波动环境下规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奠定未来产业化发展基础。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9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