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01

韩杰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大科学时代离不开先进的科学装置,而大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展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大型复杂系统的研究条件,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学问题的大规模基础设施。

在我看来,现如今的科学研究范式从单一作战到了集团式作战的阶段。解决大科学问题,必须以团队作战,单打独斗已经不行了。从大科学装置的影响来看,要想建设像光明科学城这样的科学创新基地、科学创新中心,必须构筑大科学装置平台,发挥大科学装置平台的优势,汇聚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这个装置上进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可以聚焦解决大科学问题。

在我国,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批复建设的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均有大科学装置的布局,其中北京最多,合肥、上海位列第二。

一个区域建设大科学装置不可能全覆盖,要依靠多区域共同合作推动装置发挥效能,比如推进多学科交叉,促进多维度、多尺度创新研究,引领前沿科学领域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快应用领域的合作,实现不同产业领域的无缝式合作,形成完整能力。我认为,要通过大科学装置加强区域集群的合作,催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筑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促进新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玉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 

 

科学普及是启迪青年一代积极投身科学的重要方式,每位科学家都有责任确保自己所在学科领域的科研队伍后继有人,因此科学家更须躬身科普和科教,责无旁贷。

在我看来,科学家要成为科普专家,是需要一定“修炼”的。从成为科普作家或科普专家的角度,除了要对领域知识非常熟悉之外,我认为还有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不仅要熟悉所科普的领域知识,还要在科学范畴内,对周边的学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人类的科学知识是一处风景的话,你对这块“山头”所处的位置、周边的“地貌”也要有所认知。

其次,能把科普做得很好的科学家,一般都有比较高的哲学素养。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到最后,都或多或少活出一些“哲学意味”,我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动科研了,而是有了更多的思考。而且,一位科学家有了基本的哲学观念,才能在科学发生变革时,赶上这趟快车而不是迷失方向。同时,拥有哲学思想对于理解科学非常有助益,会有很好的科学品位。

最后,是要有一定的文学或文艺素养。就如基础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不少人都有很好的数学素养。数学是描述科学的一种语言,但这门语言只有一小部分人熟悉,面向公众,需要文学的、艺术的语言。尤其现在信息传播有视频、动画等各类表达形式,这对科学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科学家采用更多的新方式进行科普宣传。

 

 

田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目前,中国数学在有些方向已经处于国际前沿的位置,但在一些方向上还有不足,这是因为传统上,我们发展得好的方向跟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有很大关系,所以还是有要继续努力的地方。为此,近年来,包括政府、高校等各方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发挥世界级领军数学家的作用,支持一些新的、比较短缺的项目,鼓励一些年轻人投入研究,实现尽早地赶上、冲到国际前沿。

关于数学人才培养,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在于人才培养要得到现有数学家的重视,数学强国建设需要一批新的优秀的年轻人才投入数学研究中,成为新一代数学家,这需要现有的数学家投入更多精力在人才培养上。此外,无论是对年轻学者的数学研究还是数学教育,都要鼓励“去功利化”,要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研究,要锲而不舍,要能专心地做学问。

在我看来,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国数学研究需要在两端发力。长期以来,数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领域:一方面,理论方面,数学要探索、探知人类认知的边界;另一方面,应用方面,面对目前发展情况下一些有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落地问题,可能需要数学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予以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一部分数学研究人员,或者是应用数学方面的人才与工程等其他学科做很好的交叉、交流。如果这些方面我们都能做得比较好,数学领域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

 

 

詹文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核能在“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种低碳能源,核电将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时成为电网中的一种基荷能源。

鉴于核电的选址和安全问题长期被关注,在我看来,当前以压水堆为主的反应堆技术需要水冷却,因此核电站基本上均建在沿海地区。由于适合的选址地点有限,中国核电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限制。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技术可以解决核电站水冷却和安全性问题,有望支撑在沙漠绿洲中建成核电站。

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技术最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国际学者提出,这一技术方案是将加速器作为外中子源,为次临界反应堆提供中子,维持次临界堆核裂变链式反应。只要加速器停止运行、不供应外来中子,处于次临界状态的反应堆就会立刻停止反应,这也保证了加速器驱动核能的固有安全性。

目前,中国在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技术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中国加速器的速流功率比国际上高一个数量级,且已实现百千瓦、百小时稳定运行。预计到2030年,我国核反应堆或加速器驱动系统将有更多进展,到2040年,相关新技术将更加完善。

(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