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厚植家国情怀 勇于创新争先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8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而从14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却让一个曾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的科技发展陷入相对停滞状态,并随之承受了与世界先进国家拉开距离、远离世界科技中心带来的种种苦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科学技术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进行重建。幸运的是,我们从不缺乏开拓奋进的勇气,也不缺乏求索实践的先驱。在国家大力倡导支持和各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四个现代化”等口号,科学技术事业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制订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我国科技工作的大格局就此打开,中国科技发展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一些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行、领跑的巨大转变,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赓续辉煌、前行不辍,站在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胸怀雄心壮志,高擎信仰火炬,以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立足岗位、创新争先,在时代潮头写就一篇篇慷慨激昂的创新篇章。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528日,北京时间1231分,自上海起飞的东航MU9191航班顺利抵达北京,圆满完成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它的顺利起飞,标志着我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回看国产大飞机从设想变为现实的历程,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感慨万千,他说:这是一次圆梦之旅,是大飞机人几十年的梦想。

C919一飞冲天的圆梦时刻绝非孤例。一代代奋战在科技创新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胸怀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担当,以不畏难、不怕苦的科研精神勇攀科学高峰,在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下,目前我国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智能电网、第四代核电、特高压输电技术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新能源技术开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研制、移动通信技术、量子计算机等领域优势明显,5G研发和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特色生态也在初步建立……2022年,我国科研界收获了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我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飞成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创造多项新纪录等重大科技成果,描绘出一幅勇闯“无人区”、走通创新路的壮丽画卷。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和长远大计,也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向科技大国的重要一环。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向前的路上,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正发生着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目前,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创新先手棋第一动力更澎湃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闭门造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攻关过程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着力突破关键核心理论和技术难题,积极推动产业化健康发展,为提升基础科研实力、打破技术壁垒、生产既“新”又“尖”的创新产品提供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做出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我国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自主研发的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进入实用,成为推进产业快速升级的“利器”——事关能源安全的非常规油气开发利用及建设、“人造太阳”装置研究及建设、新能源技术开发及运用等领域,与产业升级、自主化创新密切相关的自主化机械产品研制、新型材料研发与应用、芯片设计与制造等领域,以及与践行“双碳”目标紧密相连的碳排放控制及转化领域等,都是此间的重点发力对象。

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在地球上建造可控并持续反应的核聚变装置——“人造太阳”无疑是人类最为瑰丽的能源梦想之一。412日,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装置在第122 254次实验中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50多年来不断冲破极限所取得的成果,而此次EAST装置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为建设中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未来运行和中国自主建设运行聚变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在此基础上,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的宏伟目标也正在团队的努力下一步步变为现实。

像纸一样薄的“手撕钢”,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的宠儿,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2018年年初,经历700多次失败,0.02毫米、世界最薄的手撕钢终于由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研发成功。短短3个月后,手撕钢的厚度再次从0.02毫米进一步轧制到0.015毫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目前,这种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的新型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成为我国突破技术封锁、在超薄材料高端领域颇有作为的一个明证。

“总书记对‘手撕钢’的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也是我们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手撕钢”研发团队带头人王天翔如是说道。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每天都要去轧机控制室里看看轧机当天运行状况的习惯。每当遇到生产新产品、国家所需关键材料时,他更是会全程在操作室给操作人员指点并亲自检测质量问题,直到新材料成功攻关。而在目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中,正是千千万万如他一样的科研工作者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为我国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提供了充盈的底气。

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 ——把心血和汗水倾注给祖国和人民

从“高精尖”的国之重器,到质效双升的产业科技,再到推陈出新的民生科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突飞猛进,不仅见证了我国向世界科技强国全速迈进的奋斗征程,更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福祉储备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力量。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我国育成的农作物品种70%以上都来自这里。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来自全国的数千名科研人员带着育种材料来南繁工作,装上中国芯的大国粮仓更加殷实。在科技兴农大方针的引导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机械化步伐持续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中国饭碗越端越牢。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过程也以提速跨越的态势大步向前。依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结构迭代升级,大量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进入实用,推动着中国制造不断向中国智造迈进,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也不断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形式的改革更进一步地释放了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在政策、市场等多方力量激励之下,各式各样、深具特色的创新路径最终汇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

在新冠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的处置过程中,我国展示了基于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带来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而我国在人民卫生健康事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远不限于此。由于新药开发时间长、成本高、技术门槛极高,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治疗如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药物往往采取仿制或进口的办法。如今,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集中在恶性肿瘤药物研究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并先后促进了超过30种新药上市,使得替尼类药物成为我国医院的常用抗癌药并出口到美国等国家。新药从仿到创的过程,不仅使得我国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也让需求较大的儿童用药和其他新药同样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以更快的速度取得了更多成果。在此基础上,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优化创新药的审评审批程序、对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加快审评……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了医药企业的研发活力,缩短了创新药研发进程,我国医药产业逐步完成了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心血管等20个领域建成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109家委级重点实验室,促进我国临床研究水平规范健康发展,并将5GAI、超算等相关前沿信息技术引入诊疗过程,以实现让最前沿技术服务于健康的目标。正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所说:人民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民生领域最重要、最核心的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起一张普惠全民的医疗健康网,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将是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为之奋斗和深耕的不变方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更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而现在,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正坚定不移地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致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把论文写在祖国山川大地上,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