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拓展油气储运技术发展新方向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2

——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团队

李明丽

 

 

 

创新才能引领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团队把“敢为人先”铭刻在心,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守正创新的一页页篇章。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跟踪国际学术前沿,解决油气储运技术领域关键难题,团队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凝聚了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已逐步成为油气储运学科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大鹏之腾飞,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奔,非一足之功。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发展壮大的背后,是20余年的积累与鏖战。用铿锵有力的步伐,他们书写着团队勇毅前行的奋斗故事。

 

植根沃土 奋发图强

 

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众多优秀科研团队之一,其壮大离不开学校这方“肥田沃土”。学校在国内最早建立油气储运学科,是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油气储运学科点。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围绕气体储运与安全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涵盖氢能储运技术、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管道泄漏监测技术、天然气储运灾害分析及安全控制技术、液化天然气储运及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防治及利用技术、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及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等。

在将已有研究方向做深做精的同时,团队始终关注世界能源局势的变化,并不断提升和拓展团队研究的水平和边界。

 

头雁垂范 把脉定调

 

群雁高飞头雁领。任何一支强大的队伍中,都有一个能“把脉”定调的头雁。头雁率先垂范,这支队伍就会向着目标同心同德、奋勇前行。

李玉星教授就是这支队伍的“头雁”。他既带头“领”,又主动“导”,做事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又敢于上阵、靠前指挥,引领团队无惧艰难,战胜了一个个科研难题。

李玉星在科研上的坚持,团队有目共睹。从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来看,在储运研究这条路上李玉星可谓是一路走到底。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后,他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直读博士,在胜利油田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一直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作至今。中间他有职位升迁,也出国到美国塔尔萨大学做过访问学者,但在油气储运这片热土上,他深耕不辍。                    

多年来,李玉星主持国家级课题15项、省部级课题40项,其中不乏前沿、重要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他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4件,转让12件。作为主要完成人,他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获得一等奖4项。

在油气储运研究领域的长期深耕和探索,以及对行业趋势的洞察和把握,让李玉星在科研路上总能一马当先。对国家的发展需求保持的高度敏感,让他总能及时调整各项工作的主线。

除科研外,作为博士生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教研融合,李玉星全力抬升育人标尺线,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作为“头雁”,李玉星掌舵团队发展方向,明确主线科研任务,团队在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坚定向着科研的高峰攀登。

团队气氛和谐,成员间互帮互助,大家勇于接受批评也敢于自我批评,在反思不足、及时改进的过程中团队越来越融合。科研中遇到瓶颈问题,大家会及时沟通、分解问题,在分工、合作中各个击破难题。

 

人心齐 泰山移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个充满朝气的团队中,每个人都在发挥最大力量为达到科研愿景而努力。从单兵作战到拥有9名教师、60余名学生,成员陆续加入使团队日益壮大。因科研理想和价值观的一致,团队中大部分成员都是李玉星的学生,学生时代跟随李玉星求学,毕业后又追随老师加入他的团队中,继续着他们的科研梦。

王武昌是团队最早的成员,他是李玉星的硕士研究生,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完成博士学业后,回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加入导师的团队,目前是团队天然气水合物方向的研究负责人。胡其会、朱建鲁、刘翠伟、宋光春及王财林也是李玉星的学生,陆续加入团队后,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胡其会是CO2管道输送关键技术研究方向的负责人。朱建鲁是LNG方向研究负责人,主持或参与过众多研究课题。刘翠伟是氢能方向研究负责人,也是山东省青创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作为团队的骨干,他主持过多项重要项目,创新成果曾多次获奖。宋光春及王财林则是近年来新加入团队的年轻教师,科研能力突出,为团队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韩辉也是团队的一位重要成员。他在西安交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加入李玉星团队,目前是数值模拟方向的负责人,在节能与传热强化技术、氢气管输理论及安全保障、天然气液化及利用技术、油气管道及设施安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上均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绩。俞欣然是课题组为数不多的女成员,她是管道安全方向的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海外求学经历,这些历练使她拥有了不同的视野,为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坚守各自研究“阵地”的同时,每位成员也都在为团队的主线任务竭尽全力。团队主心骨李玉星负责把关定调,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团队主攻方向。“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油气储运技术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响应国家号召,李玉星将团队研究重心由原来的常规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方向转为氢能管道输送和CO2封存与利用(CCUS)方向。在两个方向发力,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通过项目攻关去破解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氢能是我国实行“双碳”产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是解决氢能大规模安全稳定高效输送难题的关键。针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应用技术研究,我国在管道材料、管输工艺、运行安全保障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亟须开展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在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中,李玉星将带领团队,突破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安全高效输送及其应用的理论与技术瓶颈,形成系列原创理论和技术与标准体系;打造氢能管输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研究骨干队伍;建成依托纯氢与掺氢燃气管输及应用科技试验平台的专业实验室,实现示范区应用验证,形成掺--用一体化的氢能应用示范链条,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我国氢能输运与利用的创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CO2封存与利用研究上,团队已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李玉星介绍,CO2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凸显,CCUS技术能够有效大幅降低电力和工业CO2排放,但如何将CO2由捕获地安全高效输送到埋存地成为相关技术发展的关键。中国CCUS各环节技术发展水平中,CO2管道输送技术相对较薄弱。通过项目“二氧化碳输送与驱油采出液集输关键技术及应用”攻关,团队向上述难题发起挑战,在CO2管输理论及输送技术、CO2管道安全投运技术、CO2管道安全泄放技术、CO2管道跨相态减压波预测技术及CO2管道动态断裂与韧性止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

依托大项目攻关,实现氢能管道输送和CO2管道输送两个方向在国内和国际领跑,是李玉星团队未来的梦想。“尤其是在氢能管道输送上,作为一个研究热点,已有大批科研力量进入此领域,但目前为止还没有里程碑式的成果出现。我国是产氢大国,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氢能供需错配问题。团队能突破储运技术制约,取得一些标杆性的成果,无论对氢能在我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还是国家推进‘氢进万家’战略的实现,无疑都极具重要意义。”李玉星说。

 

博采众长 修炼内功

 

学术合作交流是科学研究的必要环节。一个团队有它擅长的领域,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要出色完成工作,需要不同科研团队的紧密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开放包容的心态尤为重要。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就是这样一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团队。团队与国内外许多课题组、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深水蜡晶与水合物多相混输管道固相沉积与安全输运机制”研究中,团队就与西南石油大学敬加强教授团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传宪教授团队展开了密切合作,共同助力深水油气资源的安全和高效开发。除此,团队还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公司及深圳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都长期保持着密切合作。

为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团队更积极与海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曾举办黄岛讲坛、亚太国际管道会议等高端学术交流活动,更鼓励团队成员与国外高校互访,联合培养研究生、发表文章。美国塔尔萨大学、挪威科技大学、法国圣太田高等矿业学校、卡尔加里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等都是团队的重要伙伴。

在吸收外部力量的同时,团队更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成员间的互助合作。除教师间的交流外,团队更为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建立了通道,帮学生答疑解惑,组织课外活动。为引导优秀学生党员在科研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团队更创立了研究生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党支部,通过导师参与支部建设,实现“党建带科研,科研促党建”的目的。

在团队老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下,研究生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党支部连续4年获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先进学生党支部、研究生示范党支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021年,支部入选首批山东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支部与定点扶贫单位内蒙古科左后旗塔奔诺义德嘎查党支部共建成果获得“教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优秀案例”。

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肩负能源战略安全的时代重任,以“党建带科研”,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将贯彻“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精神,秉持“求真务实,用心创新”的工作理念,持之以恒以热血青春为祖国加“油”,用智慧为民族争“气”!

(责编:李莉)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