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2

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正式启动

 

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99日在安徽合肥启动。这一科学试验将由中国气象局组织实施,着眼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旨在揭示淮河流域能量与碳水循环特征,掌握能量与碳水循环对干旱、洪涝及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机制等。

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由于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流域中旱涝灾害最频繁的流域,更是典型天气气候敏感区和气候脆弱区。

据了解,1996年至2001年,中日联合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淮河流域开展了第一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循环试验(简称为第一次淮河试验)。第一次淮河试验是全球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计划在亚洲季风区开展的气象、水文观测试验,试验及后续研究取得大量成果,进一步了解了东亚季风区(主要是梅雨区)中尺度降水系统的能量与水循环过程及其与陆面过程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区域气候水文模式,提高了延伸期天气、气候预报时效和降水的预报精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淮河流域的能量与水及碳循环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而且第一次淮河试验距今已20年,淮河流域能量平衡、水分循环和碳收支出现了新的规律特征,这就需要第二次淮河流域试验,以此认识新的气候、环境与水文变化规律。

据介绍,第二次淮河试验计划用810年的时间,开展陆气相互作用综合野外观测试验等4大试验,以及淮河流域能量和碳水循环的规律特征及其对天气气候与旱涝等灾害的影响等5个方面研究。

 

我国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

 

近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发布活动上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这一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呈柱状晶体,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相关科研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14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1颗方圆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并成功解译其晶体结构。经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CNMNC)投票通过,确证为一种新矿物。

202012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国家航天局已完成4152份共计53625.7毫克的月球样品发放,有33家科研单位的98位申请人通过申请。第五批月球样品正完成评审,后续按程序发放。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获批承担月球样品研究工作,国外科学家、留学生也参加了联合研究。目前已在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气体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探寻月球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实现“零能耗”的地外环境和生命支持系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成立

 

2022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由我国7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正式成立,旨在充分发挥空间对地观测的优势和潜力,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提供数据服务和科技支撑。

7家单位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和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消除贫困、消除饥饿、生态系统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空间对地观测获取的大量数据,对于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进而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是公益性、学术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团体,将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的框架下,面向全球从事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的机构提供服务。

 

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97日下午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介绍:国家卫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健康中国建设开局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一是健康入万策,促进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形成了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知识进万家,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逐步构建。建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全面普及健康知识。

三是关注全周期,健康维护能力明显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84元。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重点疾病患者和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扎实推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步提升。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四是生活更健康,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4%;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城市生活环境改善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升;农村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

五是全民齐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的氛围日益浓厚。“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大力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人人追求健康、维护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首批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名单公布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19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旨在打造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队”,加快健全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是我国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共享利用的重要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特征,承担着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安全保存、精准鉴定、共享交流等重要任务。

此次公告的国家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现了不同物种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其中,第一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包括长期库1个、复份库1个、中期库15个、种质圃55个,基本构建了以长期库为核心,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等为依托的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第一批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包括长期库1个、专业性种质资源库18个,涉及食用菌、肥料微生物、植保微生物、饲料微生物等多个类别,初步建立了我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签订国家级种质资源库三方协议,落实省级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和保护主体三方责任。通过强化指导服务,加强考核评估,充分发挥种质资源库在普查收集、安全保存、共享交流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推动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筑牢种业振兴的种质资源根基。

(责编:李莉)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