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06

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川大学校长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在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提出真问题、提出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引领性人才。

所谓的战略科学家,就是他在某一个领域站得比别人更高、看得比别人更远,能够前瞻性地预测发展的方向和判断出发展的进程;所谓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就是他在某个具体研究方向上能率先去“打井”并挖出“金矿”,在他身后还有一批跟随者通过继续深挖,不断扩大战果。

当然,这样的高级人才到处都缺,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缺,这样的人才肯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他们的成长也是有一些共性特征的。比如通过不断提问层层向下剥离、逼近事物本质的底层思维方法,在科研中敢于质疑、敢于假设、敢于自我否定等。这些特点都是值得我们高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要特别重视的。

现在,我们正在强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其核心就是要转变科研观念,要更加关注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现实问题,更加强调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学科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做顶天立地的真科研。

要么去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做有组织的集成攻关,要么去创造“从01”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所以,我认为,当前我国科技工作提出真问题、提出大科学问题比一味去追求填补空白要重要得多。

 

 

王松灵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至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对药品及相关健康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每万人的药师数都在10人以上,日本和美国(药师+技术员)达到24.4823.02人。中国台湾地区为13.16人,而中国大陆目前配备药师人数仅为7.73人。

在调研中我发现,目前全国有56所高校开设五年制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每年招生本科生2300余人,目标是培养以患者为中心“懂医精药”的药学服务型人才。但现实却是学生往往缺乏临床用药技能以及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力,不具备独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能力,必须经过毕业后的在职培训,才能成长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药师。

现如今,住院药师的规范化培训仍处于探索和试行阶段,全国范围内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尚未建立,目前只有少数省市进行规范化培训探索,各省市之间的培训模式、培训方案、考核模式、年限等都各不相同。

我建议,借鉴院校长学制住院医师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符合国情、体现医教协同的药师人才实践培训模式,实现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与学院教育对接,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药学服务性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型药师人才培养质量。

除此之外,我建议,将临床药学师资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全范畴,给予教学基地医院临床药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专项经费支持,加大临床药学师资的建设力度。

 

沈国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

 

伐木的必要性得从两个角度看。一个角度是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看。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多种生物结合的共生综合体,像一切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一样,它也有自己的发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有不同的相貌、内部关系和功能。

幼年阶段森林的各项功能较弱;中壮年阶段森林的各项功能强大;成熟阶段森林的各项功能达到峰值;衰老阶段森林的各项功能逐步衰竭,最后因自然界的风、雪、火等灾变及人为干预而走向死亡,需要更新、重建生态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森林中各项物产,包括树木的茎干(木材)、枝叶、花果、林中其他生物体(林下浆果、菌类、草药、昆虫、野生动物),有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是可以收获利用的。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不利用是浪费。问题在于如何明智地利用这些物产,同时不影响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大局,还能让森林继续世代繁衍。

另一个角度是人类的需求。自古以来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有多样的需求——从食物到燃料、从猎物到药物、从庇护到游憩,多式多样。有不少人居住在林区或附近,靠森林维生,而今现代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功能需求,也都延续下来了,只是在结构、种类、方式上有所改变。

无论是人类对森林的物产需求、生态需求,还是文化需求,都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得到满足。可持续经营就是正确途径。

 

 

蒋昌俊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已开始注重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深度、正向交互。对于这一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关注以数字孪生对现实社会进行虚拟仿真,构建起数字世界,更要以数字原生在虚拟世界生产新知识,以反馈和指导现实世界的运行。

我认为,在数字金融经济领域进行“虚实世界交互”的深入探索,是中国重构世界经济金融格局的难得机遇。传统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包括当前世界通行的金融规则、全球性的金融组织机构,乃至交易清算系统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但同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和数字经济已走在全球前列,例如中国的第三方交易防欺诈系统,赔付率仅为百万分之五,远远领先于国际,并形成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风控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已为东南亚国家及部分欧洲国家所采纳。

因此,我认为,在数字新金融时代,中国应该有所作为,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标准专利、政策支持上率先实践,掌握新规则制定的先导权,数字人民币及其交易清算系统和安全保障的研发也是其中重要一步。

当前真实社会的经济金融系统已经极其复杂,主体和角色很多,大量金融衍生品被设计出来,如果不能完全厘清其中的逻辑规律,容易导致偏差甚至失控。因此构建线上线下、更加复杂的数字金融体系,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共同梳理其中逻辑关系,为风险防范形成重要支撑。

(资料来源于科学网。责编:张闻)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