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伍捍东:业专见微 积露成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15

——记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伍捍东
  
吴应清

  
  
  在中国微波界,伍捍东的大名如雷贯耳。身为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达微波”)掌门人,68岁的伍捍东,用了将近30年时间,真正让恒达微波产品“上天入地”。2020年7月26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首飞,恒达微波研发的两款航电微波天线通过适航;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恒达微波研发的3毫米波机场异物探测雷达天线成为保障机场安全运行的高科技卫士;作为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神舟”“天宫”“天舟”“嫦娥”等系列工程的重要研制配套单位,恒达微波曾被《陕西日报》等媒体誉为“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的陕西元素”。截至现在,恒达微波开发出的13000多个规格型号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气象、安检、警戒、检测、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汽车电子、太赫兹、5G等领域。而作为恒达微波的总教头,这些重大项目的技术攻关和设计创新无不倾注了伍捍东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微波技术开发不动摇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的心血!
  虽然伍捍东时不时用“我们搞的多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来总结恒达微波在产品订制创新方面的努力,但他的所有想法和实践无不展现了一个微波专家实业报国的远大志向和情怀。
  
千里从军:青藏线上汽车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进入恒达微波公司主楼,印有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诗词影壁赫然进入视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伍捍东对开国领袖毛主席一直怀着特殊的敬意。就连他的名字,也是他1966年作为“盐城地区革命师生赴京代表团”红卫兵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接见,从北京回家后自己改的,有“捍卫毛泽东、捍卫毛泽东思想”之意。
  伍捍东说,自己这辈子除了改名字、当兵和创办恒达微波公司,其余的都是听从国家需要、服从组织安排、顺其自然的结果。虽然多数时候没有太多选择,但那代人却不乏干一行学一行、学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钻研劲。
  伍捍东的家乡在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伍家垛,从时堰中学高中毕业时,因大学不招生,他瞒着家人报名参军,体检合格后才告诉父母。从黄海之滨到青海格尔木几乎横跨祖国东西,新兵们先坐船到镇江,再由镇江乘火车,在货车闷罐车厢里经过七天七夜的颠簸到达西宁市,再被拉粮食的大卡车拉到格尔木,跨过橡皮山、日月山,绕过青海湖、茶卡盐湖,到达昆仑山北麓察尔汗盆地的格尔木青藏兵站部汽车三团后,伍捍东成了一名青藏线上的汽车兵。
  长年开车在青藏线上行驶,经常会遇到路基塌陷、汽车抛锚甚至车毁人亡等事故,踩着冰凉的雪水,用钢丝绳往外拖汽车,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伍捍东总是冲在前面。一次在通天河边,他的车严重受损,汽车后桥开裂。他的师父一班长王承培让他搭车回连队求援。伍捍东知道是班长在照顾他,把留守的艰苦任务留给他自己。伍捍东坚决坚持留守现场,让班长回连队组织救援。青藏高原公路边空旷的夜晚高寒冰冻,4000米的海拔昼夜温差大,干粮吃完,6天后师父带着面粉、罐头和修理工赶到现场。几天的冻饿让伍捍东鼻血长流不止,虽环境恶劣、运输任务重,但伍捍东从未觉得自己吃了多少苦,他把经历过的苦累艰难当作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
  20世纪70年代,部队中像伍捍东这样上过高中的战士较少。汽车兵属于技术兵种,汽车发动机原理、机械传动原理以及油路、电路的设计他自学了很多。他的车上经常有几本技术书籍和英语语法手册,有空时翻翻。“这是个人习惯,总感觉空闲不看书学习,时光就虚度了。”伍捍东说。
  大学恢复招生后1973年的某一天,部队首长突然通知他去青藏兵站部参加考试,到西宁市后才知道每个团只有两个名额参考,数十个团级单位只录取8人。伍捍东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并分在微波技术专业学习,从此便走上了微波技术研究的追梦历程。
  
转业转岗:科研上的拼命三郎
  
  伍捍东的大学同学中,有来自工厂的、农村的,也有像伍捍东一样来自部队的。因“文革”期间大学中断招生,当再次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这些人对知识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求。同样,老师们也是满腔热情,再次站上讲台,他们恨不得把平生所学都奉献给学生。所以虽说一切都是百废待兴,但这段求学经历却是伍捍东获取知识的黄金岁月,因为他不仅掌握了微波的基本理论与概念,而且通过实习实践找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途径。
  大学初期,在老师的组织下,3个同学一组制作微波速调管信号源。汤士贤教授讲授当时最新微波扫频测试技术,伍捍东由此理解了微波测试系统与微波参数,开启了进入微波“内心”之门的历程。在北京无线电厂实习时,他的实习组为雷达发射机测试装置做的设计方案,被厂方采纳。花了时间,动了脑子设计的东西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对伍捍东是一种激励。
  更有意义的是,1976年在被誉为“全国第一雷达所”的南京14所实习期间,伍捍东有幸参加中国第一部大型相控阵雷达“7010”的系统调试维护实习。说起这次难得的经历,伍捍东笑容里写满自豪:“白天跟着指导老师实习操作,晚上结合白天的工作看书学习,一年下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把枯燥难学的微波弄懂了。”
  当时南京14所有许多泰斗级的人物,雷达系统专家贲德院士、天线专家林守远研究员,微波专家殷连生、周久武研究员等老师,对学生要求都很严格。一次晚上加班后没有切断仪器电源,伍捍东第二天遭到老师的严肃批评。这让伍捍东不仅在知识上还在工作严谨性上获得全面提升,为他走上工作岗位并独立完成科研任务,打下了好基础。
  1978年,伍捍东就地转业在西安206所,结束了8年的军旅生涯,在完成一项设计任务后,所里派伍捍东和他爱人魏茂华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脱产进修。当时完成4门大课就可以过关,但伍捍东却学习了13门课程,考试通过了10门课。现在他仍记得那时候的拼命劲儿,夏天实在没衣服换了,才出去买了一件衣服,其他时间都扑在了学习上。
  在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伍捍东本身具备了专业优势,加上在14所的实习和在西电的进修,又让他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走上工作岗位后,他独立对“调制副载波扫频测相”技术、驻波比小到1.001和驻波比大于100的反射系数精确测试技术以及采用“讯号流图法”做各种实际微波系统的误差分析技术,自编程序对宽带微波器件、波导缝隙天线和赋形波束天线的设计技术,相控阵天线的半自动测试等技术开展研究。他在微波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在当时,特别是在全国微波测量天线测量领域,他已逐渐小有名气。
  和伍捍东一样,他爱人魏茂华也是敢于挑战难题的人,对每一个项目都拼尽全力,高增益卫星通信6米天线系统的研发完成后,项目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高性能微波通信天线研发,获得了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对新事物保持好奇是伍捍东、魏茂华夫妇的共同特质。没有仿真软件,他们自己编程求解方程。在206所,他们是最早使用大型计算机进行微波天馈线相关辅助设计的设计师之一。
  在科研中遇到挑战、承受压力是常有之事。做高性能微波通信天线研究时,因为与普通天线的切割方式不同,设计中需要求得参数变量的最佳解,这是一项复杂又艰难的工作,夫妇俩总是几天几夜不合眼。“尤其魏老师,一直待在机房计算结果,把饭给她送到机房了都顾不上吃,我有些生气,心想看她不吃饭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但人家就是可以一直在那儿干。魏老师也是个‘拼命三郎’。”伍捍东回忆。除了科研中遇到的难题,社会舆论对工农兵大学生能力的质疑,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为了证明自己,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正是这样没日没夜地干,高性能天线终于研制成功,在北京燕莎饭店的楼顶上,英国阿吉姆公司的一个技术总监带着英国的仪器对天线系统做对比测试时,性能竟比美国相同口径的天线高出许多。那个技术总监很兴奋,拿着酒杯在燕莎饭店的楼顶上与魏茂华连连碰杯,对她的研究成果赞不绝口。其实,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诀窍,把基础理论掌握好,通过学习交流、总结提高,这样始终坚持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好的结果自然会出来。毕竟设计一个产品不是靠撞运气,而是要扎扎实实一步步去做。另外,工作能做好的背后,更有着别人没有看到的巨大付出与努力。
  
人生节点:从研究所铁饭碗转向民企创业泥饭碗
  
  伍捍东总说自己“好为人师”,这样说的原因是他喜欢当老师给别人讲课和设计指导。工作后,他给职工大学讲过“雷达系统原理”,给电视大学学习班辅导过“大学物理学”,给子弟学校高中带过数学、当过班主任。在206所工作了17年,他迎来了一个人生的大转折,本来要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当副教授的他,却方向一转办起了公司。想起这段经历他坦言:“创办公司后有人叫我企业家,我很汗颜,因为我其实特别喜欢当老师,办企业真的不是我的梦,但在选择的过程中,好像又不得不这么选。”所以,1993年对于伍捍东倾心一生的微波事业之路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人生节点。这一年,他的人生轨迹从研究所铁饭碗转向民企创业泥饭碗。
  一切手续都已办妥,但公司还只是空架子,没有资金运转不起来。为吸引投资,伍捍东号召亲朋好友投资入股,硬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筹集到33万元人民币。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来说,这实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意气风发的伍捍东准备带领恒达微波大干一场,但在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年就遭遇了重大打击。1994年,投入全部身家生产和置办的一批产品,在发货后,收货人人间蒸发了。伍捍东和公司员工费尽周折在工商部门的参与下也没把骗子抓到,一夜之间骗子公司人去楼空。
  负有领导责任的伍捍东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常常躲在办公室偷偷哭。公司资产被骗光了,人走的走、散的散,没办法再往下走了,要不要接着去当教授?但如何对投资人交代?责任使然,伍捍东决定再难也要留下来。他给投资者签下军令状,以10年为期,保证连本带利回报投资者。虽然签了军令状,但能不能兑现,没有人知道。伍捍东只能铁了心铆足了劲,心无旁骛埋头苦干。
  说来凑巧,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伍捍东打了翻身仗。天津铁路某厂研制的X波段铁路驼峰测速雷达,在西安东站安装后,发生了相互干扰不能正常运行,当时的铁道部要求整改。一筹莫展时,西安东站电务段一个李姓工程师建议他们找一个叫伍捍东的人来看看。“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个李工程师怎么知道我名字的,因为不是一个行业,也不是一个领域,更没打过交道,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手机、微信。”谈起这事,伍捍东至今仍觉得很神奇。
  伍捍东在现场用一天一夜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收了30元劳务费,就回公司了。几天后,天津铁路某厂的人又来找他,希望设法解决问题。伍捍东接下了这个任务,时间紧,任务急,他没日没夜地连轴转。等问题解决,二十几部雷达都调试交验后,他记得是自己迈上出租车的,但到公司时人已经高烧昏迷,不省人事。公司两个年轻员工架着他下车后直奔附近学校医院和某所医务室,但没有单位敢收治。最后他们将伍捍东送到附近八里村的赤脚医生那里,赤脚医生胆子大,打了吊针,第二天伍捍东活过来了。“紧张、上火,身体虚脱了,干活的时候顾不上这些,一放松立刻就爆发了。”伍捍东轻描淡写道。
  通过接手这次任务,伍捍东发现铁道轨内地下安装的雷达,受小草、大雪、雨水侵蚀,严重影响雷达性能,设计安装非常不合理且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就想到了改进。经过计算,他提出了采用毫米波技术和道旁安装设计,提升铁路驼峰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他设计的道旁安装毫米波驼峰雷达经过石家庄东站一年多现场试验,通过原铁道部通信信号总公司部级技术鉴定,转让给天津某厂获得30万元技术转让费。恒达微波自此迈上了风生水起的发展之路。
  在这之后不久,公司很快又迎来了第二个发展机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推广微波电视“村村通”,所需关键设备大多从美国进口,进口的高增益全向天线单价在18万至24万元之间。湖南某工程所需天线的频率范围与进口天线不符,如果等美国供货大概要7个月,在时间上来不及,原邮电部天线专家张浩然推荐了伍捍东,想要他解决高增益全向天线的国产化问题。
  从未做过广播通信相关设备的伍捍东起初是一头雾水,一没资料可查询,二因为太贵买不起美国人的样品,最后只能从微波、天线基本理论出发去想办法,伍捍东再一次陷入忘我的工作状态。睡梦中想到一个波导开缝的天线方案,他立即爬起来记在床头的纸片上,第二天醒来看到夜里画的方案图,早饭也不吃了,赶紧到实验室做实验。在接到任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再一次用“奇奇怪怪”的方案解决了问题。攻下这个难题后,恒达微波迎来第一个蓬勃发展期。
  MMDS天线研制成功后,累计销售超过1000台套。进口产品18万~24万元/台时,恒达定价才2万元。半年多时间进口产品退出了中国市场。被人“嘲笑”不会做生意的伍捍东说,恒达微波虽然少挣了不少钱,但是中国人却为此少花了上亿元,这笔账,很划算!
  伍捍东的这个杰作,成为“国产替代”的典型案例,1998年8月6日,《人民日报》对此做了报道。此后,CCTV-2等中央级媒体也跟进做了报道,伍捍东和恒达微波首次上了国家级媒体。早已在微波领域小有名气的伍捍东此后更是声名远扬。有好多电话打来说:“伍总,我们的样板工程就是用的你们恒达的天线,能用上国产天线,我们很自豪。” 
  因为接连打了几次漂亮仗,恒达微波从此也进入了稳定发展期。
  “满足顾客合同要求,技术先进科学管理,诚信服务持续改进”是恒达微波的质量方针。恒达微波实行系列化产品设计思路,坚持“突破一点、迅速展开”的开发策略。全面专业的发展理念使恒达微波获得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青睐。早在2002年,恒达微波就参与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地面测量设备的研制。2003年,随着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出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颁发的牌匾上赫然写着:“贵单位作为‘神舟五号’飞船的重要研制配套单位,为实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了贡献。”
  2007年,恒达微波参与了空间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及微波应答机研制任务。经过4年多与总体的不断磨合探索,成功研制出交会对接雷达天线馈线、应答机天线馈线和雷达天线模拟器、应答机天线模拟器。2011年11月3日,随着“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成功,恒达微波成了名副其实的“民营企业飞天梦、恒达微波航天人”。
  2002年至今,恒达微波已先后参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神舟五号、八号、九号、十号、十一号、十二号”、“天舟一号、天舟二号”“天河核心舱” “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航空航天项目的研制生产任务,荣获“‘神舟五号’飞船重要研制配套单位”和“空间交会对接微波雷达项目研制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作出突出贡献。目前恒达微波还在参与空间站建设的“神舟”“天舟”飞船后续型号、探月工程等星载项目产品的研制工作。以此为标志,恒达微波在我国航空航天方面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配套产品的研发,不仅具有技术突破的重大意义,更饱含技术报国的政治意义。伍捍东自豪地说,民营企业真正把产品做到天上的,恒达微波是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之一。
  
管理秘诀:恒达员工不需管
  
  因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并作出突出贡献,伍捍东2000年曾被授予“西安市劳动模范”,2015年被授予“西安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以及西安市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等称号。而在恒达微波公司,不只伍捍东是荣誉收割机,获得各类荣誉的优秀员工比比皆是,设计师崔锋获市五一劳动奖章,数控加工中心工艺师杨宏斌获市劳动模范,天线设计师王英英获市“巾帼建功标兵”,“空间站和探月产品研发生产班组”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公司获“陕西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获得西安市、江苏东台市“劳动竞技先进个人”“技术创新能手”的还有安增权、刘延喜、何粉绒、葛亚斌、徐建海、顾进……对于所获荣誉,公司全体员工都很兴奋,因为大家的劳动和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但他们心里同时也有着愧疚,因为他们觉得为国家所作的贡献还远远不够。
  伍捍东说,恒达微波以自身微波技术为基础,服务或配套于各行各业,因为不同行业在利用微波解决问题时,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需求,所以恒达并没有独立的具有整体功能的整机产品,它的产品只是别人的系统产品中的某一部分,可能是一个关键技术抑或是一个分系统,也可能不是但却必不可少。虽如此,要做好配套,仍必须坚持创新思维,以最新的技术、最好的性能,为具体应用服务。伍捍东提出的“点聚焦透镜天线”由于不需要大的测试样品,在微波毫米波介质材料测试及隐身材料测试中发挥出很大作用;他提出的非谐振宽带引向振子可以调节VVD天线和宽带印刷振子单元的增益;他利用“缺陷地”概念和“超材料”概念把宽带印刷振子的带宽提升到倍频程;他利用超材料概念设计的波导密封窗在毫米波相控阵TR组件应用中批量免调试;为了解决大功率发射机谐波分量的定量测试,他经过两年的思考设计出谐波功率反射系数和传输系数的定向取样器件;他利用傅里叶变换与反变换巧妙地解决了大功率时域脉冲的精确测试和取样校准问题;用“信号流图法”分析并解决了某星载多通道天线系统的故障;他提出用抛物柱面的焦线排列各波段馈源,使用一副天线就实现了200MHz~60GHz多波段侦测天线系统;用短柱面+平板构成毫米波盒式天线解决宽带毫米波扇形波束,不仅减小了体积还减小了多扇形波束天线的相互干扰等。伍捍东还进行了毫米波二维相控阵、三个倍频程超宽带一维相控阵、波导缝隙天线一维相控阵、波导缝隙天线双极化一维相控阵、点聚焦、散焦、扫焦控相阵设计;研发了毫米波低损耗(0.3dB@30GHz)天线罩、极化罩;三波段(Ka/Ku/S)双圆极化车载4.5米可折叠卫通天线;兆瓦级大功率合成器;毫米波大功率信号源;全自动大功率发射车(具有全自动调平、极化变换、车厢整体举升)一键展开/撤收;高极化隔离度(优于40dB)低副瓣(低于-30dB)高性能气象雷达天馈伺系统;替代进口的电动波导开关、超宽带同轴开关、大功率铁氧体开关、四端口环形器、滤波器、频道合成器、接收机保护开关、大功率固态发射机、大功率均匀场强构建、超宽带电子侦测干扰前端……
  就在2021年年初,伍捍东提出了卫星星座跟踪的最佳方向图,并创新地提出“多模反射面天线”新技术,这一理论创新为百年传统反射面天线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他整理出多模反射面天线的一般技术原理和反射面天线实现多模的多种结构形式、模态变化和实现方式,并依此理论,成功设计出用于星座跟踪的具有平顶方向图的高增益反射面天线。此外,他还探索了多模反射面天线技术在星座跟踪、微波能传输、大功率微波均匀场构建、多波段等宽波束反射面天线、多波束反射面天线等方面的可能应用。
  甘当绿叶扶红花,愿为他人做嫁衣,这样的公司要想长久坚持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事实上恒达微波已经存在了近30年。在它一步步走向壮大的背后,是全体员工的辛苦努力,更是伍捍东的个人天赋、家国情怀、对事业的坚守、干净的为商之道、视员工为学生的爱,综合投射到企业文化架构中的结果。
  有人问,恒达微波在管理上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伍捍东却说其实恒达微波的员工都非常优秀,不需要管。为让自己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第一线,做自己感兴趣的研发设计、解决难题,恒达微波的日常管理通过管理流程各负其责。所以恒达微波不是靠人在管,而是靠灵活丰富的流程在管。
  20多年前,恒达微波就全面推行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产品和管理的标准意识已经深深地融入公司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十多年前,恒达微波就自己开发了ERP管理系统,将公司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在线上,真正实现了动态、精细和高效。从售前到售后,从行政人事到财务物资,从研发到生产,所有的活动都“一网打尽”。现在,恒达微波生产系统从下料开始就实现二维码管理,一件一码,一扫尽知。
  在伍捍东眼里,管理、科研、生产都需要人去做,员工才是公司最大的财富,他较早就提出了“人才是根本、员工是主人”的用人观。为单身职工提供免费宿舍(只交水电费),五险一金全额缴纳,在目前近500人的员工队伍中,许多员工已经工作10年、20年以上。“创业难,守业更难。员工的成长进步,就是恒达技术生命的延续”,在伍捍东眼里,恒达微波与其说是一家公司,倒不如说是传承微波技术的一所学校。恒达微波公司成立了自己的讲师团,制定了系统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管理培训、质量培训,通过请进来、派出去以及公司内部培训,为员工营造学习氛围。在恒达微波公司,不论职位高低,员工见到伍捍东,更愿意亲切地叫他一声“伍老师”。
  开公司近30年,伍捍东“好为人师”的爱好一直没变,甚至延伸到了公司外。2000年以来,他先后为空军工程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研究生指导老师,是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智库专家,一直从事微波系统和天线相关学术研究、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作为导师培养研究生30多名,发表科技论文80多篇。
  作为中国电子学会的资深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正高级工程师,多届微波分会委员、天线分会委员,微波年会天线年会组委共同主席,他长期积极参与并积极赞助学会学术活动,奖励每一届年会优秀论文获得者。
  伍捍东也一直关注着母校北京理工大学的建设发展。恒达微波公司与信息学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联系,双方携手参与预警机工程、交会对接项目等重大国防科技项目,取得可喜硕果。同时,自2011年起,公司成为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等多个大学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信息与电子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每年接待信息与电子学院60余位学生开展企业实习,至今已累计达500人次。2020年10月29日,伍捍东与魏茂华给母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北京理工大学伍捍东魏茂华微波信息奖教奖学金”,用于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信息与电子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发展,激励在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中做出优秀成绩的教职工和勤奋学习、创新进取、勇于献身中国科学事业的学生。
  伍捍东所做的这一切无不指向一个高远的个人情怀,就是通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微波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积极的可能和强大动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未雨绸缪:将守业当成创业
  
  回首恒达微波一路走来的历程,有挫折、有坎坷,也有一路高歌。公司在2013年迁址航天基地后,实现了快速发展。2019年跨入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伍捍东期待着在新航天建设中恒达微波能贡献更大的力量。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个规律,会遇上发展天花板,但恒达微波迄今并未感觉到天花板的存在。因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恒达微波也在坚持技术创新不动摇,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恒达微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创新,实现文化和技术的传承,是恒达微波能否在微波领域占据引领地位的关键,而这也是伍捍东关心和正在努力的方向。
  为了不过早触碰到企业发展天花板,伍捍东一直在未雨绸缪,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投入转台与伺服控制系统、微波毫米波有源技术相关研发,到市场真正需要时,公司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天馈伺车源”系统。他们还建立了微波暗室、环境实验室、微组装工艺线,这些又为此后相控阵天线系统的研发做了准备。一次次的超前准备,将技术造成的天花板一次次提高,当发现产能不能适应技术发展需求时,伍捍东又一次绸缪未雨。为突破产能天花板,恒达微波已与西安智能制造园区签署框架协议,65000平方米厂房的布局,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再次提供了广阔空间。
  创业难,守业更难。伍捍东喜欢将守业当成创业来看。一期创业、二期创业、三期创业……他愿意用这样的描述来界定恒达微波公司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因为只有将创业常态化,才能用创新的理念不断取得突破。
  志远心恒、人勤事达,业专见微、积露成波。一代代恒达微波人正用他们的热忱进取迎接着每一个崭新创业期的来临!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9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