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鄂州观音阁:700年“阁坚强”成网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6

对于中华大地而言,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的余波尚未散尽,紧接着又迎来了南方各省的洪水肆虐。据统计,今年6月起到7月中下旬,长江流域的平均降雨量为近60年以来同期最多。在这次汹涌而来的洪涝灾害中,已经致使全国27个省区市受灾,房屋建筑倒塌2.9万余间,9.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以千亿元计。
  但是,就在很多建筑和房屋受到洪水侵袭而损坏与倒塌的时候,有着700年历史的鄂州观音阁却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针对年轻用户的短视频平台报道了观音阁,整座观音阁在此次长江洪水的包围中,受到巨大冲击却仍然屹立在江心,纹丝不动,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一分多钟的短视频迅速在美国走红,一天的点击量竟达16万,4000多个“赞”。不少海外网友在视频留言区表示,观音阁建筑精美,不可思议。而更多的人则对这座“洪水冲也冲不走”的“阁坚强”充满了兴趣。
  
万里长江第一阁
  鄂州观音阁,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小东门外的长江龙蟠矶之上,因此又称“龙蟠矶寺”。它坐东朝西,逆水而立,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以条石垒成,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观音阁布局得体,构筑精巧,朱槛回廊,重檐飞楹,显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由于它是中国位于长江江面之上的唯一一座寺庙,故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龙蟠晓渡”为古武昌(今鄂州)八景之一。
  这座神奇的建筑集儒、释、道三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它在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洪水的洗礼,仍屹立在长江水中而不倒,体现中国古人在建筑上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早在宋代时,长江鄂州段的龙蟠矶就建有庙宇,但因长江经常发洪水,会受到损伤,而当地的百姓总会在庙毁之后,不断进行重建。元至正三年(1345年),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垒石成台,建成蟠龙矶寺,此为观音阁前身。根据《武昌县志》记载:“宋时龙蟠矶建寺,历代有兴废。元代再建龙蟠寺,又名观音阁。明代嘉靖六年毁,后知县许穑卿重建,有观澜亭、寅宾楼等”。
  就这样从宋、元时代开始,历经了明、清与民国,直到今天,鄂州观音阁在已经在江中耸立了700年。长江会风平浪静,也会洪峰成灾。观音阁从它建成的那一天起,默默地承受着长江之水的一次次洗礼,每到汛期,水漫楼阁,就会淹没观音阁的一层,甚至几度淹得只剩高层窗口,只能看见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渺长江水之中。狂涛巨浪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灰飞烟灭,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清人官文诗句),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成为长江上名副其实的不倒翁,最强抗洪建筑。
  
七百年来的“钉子户”
  观音阁累遭天险而固若金汤。在鄂州流传着一句话:如果观音阁被淹没了,鄂州也就被淹没了。因为鄂州人相信“观音阁,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的民谚,无论水涨多高,观音阁是被神鳌驮着的,它可随水起落,江水永远冲不倒也冲不走这一片建筑。自然观音阁也一直护佑着鄂州这一方的平安。
  毋庸置疑,这只是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和民间百姓的美好心愿,那么观音阁数百年来一直让人们惊叹的,在水流湍急、洪水不断的长江中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点,古人建庙宇,一般都选在风景优美的山峦当中,但为什么这座观音阁要建在长江之上呢?原来,自古以来,这里就商贸繁荣,往来交通繁忙,尤其是长江船运十分发达。但面对江中这一片大的礁石堆,白天还好辨识,如果到了夜晚行船,那就很可能会触礁。为了保证行船安全,古人便在此建起了一座庙宇,提醒过往船只。
  观音阁不是钢筋砼结构,而是砖木结构。这种砖木结构的建筑,在长江中建造,在今天来说,属于水工建筑的范畴。观音阁在长江中,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上百次的长江洪水冲击,结构和建筑依然完好如初,展现出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浩渺的长江,江水湍急,而观音阁就静静雄踞在巨礁之上,坐看岁月流逝,随水位变化而浮浮沉沉,它就像一个战舰在浩瀚的长江上劈波斩浪。
  观音阁的稳固,应该归功于观音阁的底座龙蟠矶。长江在水量少的情况下,也就是长江枯水期间,观音阁会露出巨大的礁石,观音阁就建在这块礁石之上。建筑的正面,是一座呈弧线形的红石垒成的挡水墙,长江正面而来的江水冲击力,在弧形墙被分散减弱,较好的抵消和减小了长江洪水的压力。
  龙蟠矶形状似船舷一般,能够很好地分解水流,顺势而卸力,多年来才能够保持不倒,而观音阁又与龙蟠矶巧妙融为一体,在雨季,寺庙的地基被淹没在水中,这栋古建筑看起来就像漂浮在水面上。弧形的流线让观音阁也似船舶那般具有浮性、稳性、抗沉性,减轻了水体流动的冲击,因此观音阁才能这么多年防水避浪,古代鄂州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那风格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多少建筑专家驻足流连,赞叹不已。
  经700多年的风吹雨打,承受了数不清的洪水摧残,却从来没有倒下过,到现在仍然完好无损地屹立在长江中,观音阁被网友笑称为“长江中的钉子户”。灿烂的历史长河,足以表明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有智慧和勤劳,不仅与自然灾害进行抗争,还能创造出这些伟大的建筑,为后世万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细品中国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从大气磅礴的皇宫到精美细致的园林,从追求境界的山间庙观到注重功能的江河桥梁,一砖一瓦都蕴藏着老祖宗的高超智慧和审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当然,鄂州观音阁的“坚强”同当代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与维护也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观音阁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历过3次大的整修和无数次小的修缮。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多次拨款维修,因而旧制原貌得以恢复和保存。1998年,在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中,阁楼的墙面、瓦面、门窗、地面、木雕像以及其他室内设施设备在洪水中泡了两个多月。之后,鄂州市政府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翻修。2015年,经过7年多的立项、审批、设计和建设后,政府耗资七八百万元,对观音阁本体进行维修,并购置了安防、消防、水电、防雷、工作用船等设施设备,使得这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焕然一新。
  20世纪80年代,市民可以乘船登上观音阁参观,随着观音阁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政府为保证观音阁不受损伤,关闭了市民登陆参观。在鄂州市博物馆资料库里,还保存着观音阁详细的结构图纸。“只要有这些资料,即使观音阁被完全冲毁,我们也可以将其修复成原来的样子,让它继续在长江里乘风破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