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付出半生无悔 只为救死扶伤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12

  
——记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朱平
  
□ 卫婷婷

  
  
  他曾主持、参与心血管等各类患者的临床诊治共计40000余人次;他曾主刀、参与的心血管等各类外科手术共计10000余人次;他曾主持、参与各类危重患者的抢救2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高这些数字的背后饱含着他对医学研究不断精进的勤勉,更凝聚着他对患者们源自内心的深切关爱。
  深耕于心血管等专业,默默付出近30年,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令患者及其家属们心怀感激,同时也赢得了业内同行的高度赞誉。中国健康传播大使奖、“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南粤名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等荣誉和称号,就是对他最有力的肯定。他就是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朱平。这位从湘西山区走出的学者,用他的勤奋与执着书写了一部医学研究的传奇,更用他满腔的赤诚与仁爱谱写了一曲白衣赞歌。
  
以勤为径 铸就科研路
  20世纪70年代,朱平出生于湖南省大庸市(今张家界市)的一个小山村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普通的他自幼就很懂得体谅父母的不易,用稚嫩的肩膀分担着生活的重担。每天早上6点多,一个幼小的身影便牵着家中的牛儿走向山坡。等牛儿吃饱后,他才匆忙地吃点早饭赶着去上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但放学后的朱平每次匆忙赶回家的原因并不是贪玩,他总是想要抓紧时间多帮家人干些活。“四五点放学后又要去放牛,还要干很多其他的农活。尤其是农忙的时候,还要帮忙搞‘双抢’。”朱平回忆道。
  童年生活中,朱平在物质方面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清贫,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父辈们“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的勤劳与踏实,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主动分担家务劳作,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并尽全力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在生活的课堂中他学会了承担。这些优秀品质就是他内心深处最坚强的力量,帮助他逐步成长,面对各种挑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来自偏远山区的朱平来说,学习正是如此。从参加高考,到迈入研究大门、逐步成长为我国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这一路走来充满坎坷与艰辛。高考时,他失误了,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但朱平从未想到过放弃,他坚信勤能补拙。刻苦复读一年后他考取了吉首大学,在那里他初次接触到医学并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1989年,专科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湖南省一家地级市人民医院工作,并担任团委副书记一职。然而,在临床诊治中,他越发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所欠缺。与此同时市医院相对简陋的医疗条件也让他明白,“要想把医学这个行业做好、要想帮到更多的人,必须得继续深造”。
  理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想,决定着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胸怀壮志的朱平再次踏上求学之路。1995年他如愿考取了湖南医科大学(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湘雅医科大学。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朱平取得了临床医学的学士学位。1997年,本科毕业的朱平考取了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正式迈入了科研的大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为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防治中心。在这里,朱平师从我国著名胸心外科专家、霍英东心脏中心筹建人之一的张镜芳教授,在心血管外科特别是瓣膜外科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2000年硕士毕业时,品学兼优的朱平被分配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实现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飞跃。
  学海无涯,上下求索。工作6年后,对业务能力精益求精的朱平再次拜入张镜芳教授门下,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完成了在职博士阶段的学习。2009年他远渡重洋,在日本(卫生部直属)国家儿童健康与发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GSPS”)开展了为期近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而这段经历也让朱平受益匪浅。“在实验室上班的第一天,合作伙伴就和我说,在GSPS做的所有工作,包括数据等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医学上来不得半点虚假。”朱平回忆说。这种极其严谨的治学理念不仅深深打动了朱平,潜移默化中也成了他的研究准则。
  30年来,平凡的朱平依靠勤奋与执着,不断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从专科生起步直至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实现了华丽转身。他常说:“我的座右铭就是天道酬勤。”而他的经历,正是对这句话的最佳诠释。
  
勇于挑战 前沿科技助医疗发展 
  岁月流转,寒来暑往中,曾经青春年少的朱平也已年过半百,已从一名做手术会紧张的新手,成长为一名经验老到的心脏外科专家。30年来,数万名的心脏病患者经过他的细心诊治重获健康,这是他最大的欣慰。但也有一些心脏病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医治。“有些心肌梗死病人无法承受再次手术,一旦开胸可能连命都保不住,这种病人该怎么办呢?还有那些7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他们还想再活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目前无法实施换心手术,也不能做支架,又该怎么办呢?”如何对这些特殊的病患进行施救就成为朱平最为牵挂的事。
  心肌梗死(MI)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而心肌本身又缺乏再生能力以进行修复。以前在欧美最为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但是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病例至少50万,现患近千万。目前,心肌梗死是全球人口中最大的死因之一,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打个比方,如果把树的输送系统堵死,水分和养分都无法输送,树就会枯死。心肌梗死和这是一个道理,冠状动脉一旦堵死,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就会导致心肌细胞组织大片坏死。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导管放支架或者搭桥手术。”朱平详细地解释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让人们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干细胞疗法。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的心肌梗死以及终末期心脏病,已成为当前世界心血管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目前用于尝试治疗心肌梗死的干细胞主要为脐带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干细胞是一种种子细胞,我们现在是从源头上找方法,如果能用干细胞这个手段让坏死的心肌重生,那就能够使部分严重的心肌梗死以及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朱平满怀期待地说。
  目前,处于科技前沿的干细胞疗法也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医疗领域,自2016年以来,“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已连续3年获得中央财政资助,总计超过20亿元。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示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中,朱平负责的“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就是心血管领域其中的一项。
  与此同时,作为外科临床医生的朱平,也一直尝试从多维度思考如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日本GSPS进行博后研究时,他就曾从事移植免疫器官和移植免疫学的研究。“要成为一名医学家或者说一名专家,在做手术、做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做一些研究。不仅要知道手术该怎么做、药该怎么用,还需要从更深一层的角度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用。能从机理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医学专家。”朱平说。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从业多年的朱平,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未停止过对心血管病治疗手段的思考和尝试。他曾在国内探讨过温敏性水凝胶作为载体移植造血干细胞(HSCs)到梗死心肌的作用及其机制;也曾探讨过成纤维细胞在筛选出的MGT重编程因子组合(Mef2c、Gata4和Tbx5)作用下可经“去分化—增殖—转分化”途径产生稳定且具功能的诱导性心肌细胞(iCMs)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以来,朱平付出的勤劳与汗水、青春与智慧也结下了累累硕果。他曾主持或实际主持执行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80余篇;荣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持、举办心血管与干细胞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多次;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被评选为“广州市杰出专家”。
  
心怀仁爱  悬壶济苍生
  一名好医生,不但要医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两者缺一不可,朱平正是如此。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无论是刚刚入行时,还是成为业内专家后,朱平始终把患者需求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老百姓看病很不容易,尤其是那些从省外赶来的,有时因交通问题来晚了,总不能因为我快下班了就拒绝他们,一般我都会给他们加号的。”在朱平出门诊的日子里,他常常加班到晚上6点多,经常是当天专家门诊最后一个下班的医生。
  然而,忠孝不能两全。总是把工作摆在第一位的他也曾因此留下终生的遗憾。那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工作的早期,他觉得自己还年轻,父母身体还算硬朗,总是把回家探亲的机会留给其他同事。连续3年的大年夜,他都在医院值班,坚守一线,不曾回家看看。等到第4年他准备回家时,母亲却因交通意外永远离开了他。“连续3年多我都没见过母亲,那是人生最大的遗憾。”采访中,朱平不无遗憾的回忆说。
  医者父母心,从医后的朱平始终怀着仁爱之心面对每一位患者,总是竭尽所能去抢救病人的生命。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朱平的恪尽职守赢得了病人及家属们的交口称赞,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为医之道,为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带去了健康和安慰。
  曾有一位升主动脉严重狭窄的17岁男性患者是名来自外地即将高考的年轻学生,辗转之下找到朱平,诊疗后朱平与同事为了减少危险,决定马上为其手术。手术自上午9点开始,术中朱平他们发现患者升主动脉细小,严重发育不良,就进行切除细小升主动脉,并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但术后出现了人造血管两端吻合口严重出血难止的异常情况,经过反复使用垫片加固均无效。朱平见状又先后应用10多种常见的止血药,包括使用了两支“诺其(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针,但仍不起作用。本该当天中午12点左右结束的手术直到当天下午6点,出血还是难以止住。这时,上级医师让朱平去给家属交待“病情”。当他把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止血困难、预后可能凶多吉少的情况向家属说明时,患者的两位姐姐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他的面前,反复地恳求“医生救救我弟弟”朱平只好说:“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抢救的。”
  回到手术室后,朱平觉得压力很大,但看到同台的上级医师已经筋疲力尽了,朱平便再次上台。他先用各种止血措施,但仍无效。直至第二天凌晨两点,朱平先后使用五六包特制的止血纱布,将人工血管两端反复加压包扎,奇迹终于出现了——出血止住了。患者的生命挽救回来了,并最终痊愈出院。而朱平因连续在手术台旁站立工作近17小时体力严重透支,就在医师值班室和衣躺下睡着了。醒来后,朱平发现自己出现了严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并发展成严重的肺部感染并大咯血,最终经住院治疗才转危为安!
  还有一次,一位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大学生,开刀前一天,患者却感冒发低烧,耽误了7天,家属们心急如焚。朱平连忙安慰说:“请相信我,我会对病人负责!”正是这简短的话让病人及家属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手术中,朱平仔细查看病人的情况,发现并非必须换瓣膜,而且病人还年轻,就改变了治疗策略,给予患者行二尖瓣成型手术。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朱平不放心,整晚都守在ICU患者的病床旁边。“我们一家永远记得朱主任,是他改变了我弟弟的人生!永远对自己的使命负责!非常感动!”病人家属发自肺腑的感谢道。
  诸如此类的赞誉还有很多:“朱教授和患者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切从治病救人角度出发,手术后他还亲自在重症监护室守候病人直至出血止住。”一位心脏黏液瘤的患者说;“朱教授医术精湛,华佗再世、妙手回春,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是位值得为病友们推荐的好医生!”一位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人民的好医生,谢谢!谢谢!您的精湛医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确使我们感动。”一位心脏瓣膜性疾病的患者说
  正如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所说:“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如同用脑。”朱平在多年的行医中也一直以此为准则——人民的医师,就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解释说:“心脏外科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可以说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术前、术中的准备不充分,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朱平进一步举例说,心脏外科病人中,有不少是风湿性心脏病,通常会伴有严重的全身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前医生会给病人服用去水肿的药物,但这种药会引发人体电解质紊乱,极易造成人体血钾含量过低。若是医生没有在术前或术中及时将病人的电解质调整平衡,就会导致病人在术中或术后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是心脏突然停跳。正是凭借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在术前做足准备,绝大部分心脏病人在朱平的全力救治下都能重获新生。
  
薪火相传 “传帮带”不遗余力        
  独行虽快,众行致远。朱平深知优秀团队对于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年经历坎坷的他更加明白成才的不易,在面对青年学者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多年来在科研、临床治疗上的心得悉数相传,只为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成才。
  “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字当头。如果只是勉强让学生能够拿到学位,那就是误人子弟。”作为老师,在学术上朱平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医学涉及人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有一个细节疏忽大意,就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其次,朱平认为勤奋是科研人员的必备品质。每一个科研成果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团队成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勤奋,对于培养人才或是做学问都是空谈”。
  而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朱平常常教导学生们说:“我们这一科的医生要像军人一样,病人的生命安全就是军令,一旦病人出现心脏停跳等危机情况,我们就要在第一时间冲上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朱平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们做出了榜样。他住的房子,步行到医院只有不到5分钟的距离,就是为了在接到抢救电话时能够及时赶赴一线,不论是半夜还是凌晨。“急诊时的情况很危急,病人心脏一旦停跳就要胸外按摩,无效的话就要马上开胸,直接进行心脏按摩,时间就是生命。如果不能及时接电话,或没有及时赶到,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朱平的悉心教导培养下,先后已有3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毕业,成为我国心脏外科领域的优秀中青年骨干。而他所带领的“干细胞、免疫与转化医学团队”也一直深受院方重视,已成为该院九大领军团队之一。
  前不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了广东省精准医学创新平台,朱平被聘为该平台的首席专家。“我们院将为这个科研平台修建一个550平方米的GMP实验室,达到百级层流标准,其净化程度为最高级别。”未来,朱平将和他的团队依托高水平的新平台,继续攀登医疗高峰。“我希望能够更好地通过自己的专长,治愈更多的心脏病患者,真正实现救死扶伤,这是我的最终目标。”朱平信心满满地说。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