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13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任继周

本刊记者 王继红

 

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首席顾问。主要学术成就为建立了我国高山草原改良利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措施,提出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原季节畜牧业、草地农业系统理论、畜产品单位,开展草坪应用研究等。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等多项奖励。1991年被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被国家授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有任继周教授奖学金,专门用以资助中、新两国农业领域内学者、学生的交流。

 

 

几千年来,中国人种植粮食作物并以此为主食,畜牧业也是以耗粮型的家畜和家禽为主。但近30年来,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人对肉蛋奶的需求快速上升,而对粮食的需求急剧下降,人均粮食与畜产品的消耗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食物结构的转型我们应如何应对?基于此,中国工程院任继周联合8位院士20137月,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国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对传统耕地农业进行结构性改革,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三年多时间过去了,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进展是否顺利。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任继周院士。

记者:20137月,您联合8位院士,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国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请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任继周院士:这事已过去3年多了。过去我在西北牧区农区工作很多年,我发现农业问题根本是农业结构的问题,当然也有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但根本上是农业结构的问题。农业结构的缺点是草与畜的比重太低了。单纯的粮食生产是把农业结构破坏了,既破坏了农区的农业结构,也破坏了农区与牧区的结合。

针对这个问题,1980年我的老师盛彤笙院士与我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标志》,文章主要提到农业结构要改革。只搞粮食生产,把大部分农业生产的有机物质浪费了。不管农田也好,草地也好,大部分是人不能吃的,而是牲口可以吃的。就是农田的粮食作物人吃的部分也不会超过25%75%以上是不能吃。所以要把整个农业生产搞活,把经济效益发挥出来,那就要用饲草料养家畜才行。20世纪80年代我就提这个观点,当时大家很不接受。现在逐渐开始接受了,但还不是很彻底的接受。在文革以前以粮为纲,是不能提这些事的。20世纪80年代,我可以提出要搞农业结构改革了。可提完了就过去,长时间不见动静,没有发展。我国粮食几连增叫得很响,到2013年“九连增”的时候,我就写了一篇文章《我国传统农业结构不改革不行了》,副标题是“粮食九连增后的隐忧”。你知道“九连增”的时候上下一片赞美声,互相报喜等等。

这时候,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危机。我写的这篇文章在《草业学报》发表了,我们有几个本领域的院士看了以后,觉得这个观点很好,应该让中央领导知道,以引起重视。后来由中国工程院农学部改写成一个建议,送到中央去。

记者:为什么说饲料危机威胁我国食物安全?

任继周院士:现在我们的实际状况是,用食物单位来计算,人吃的食物是一份,畜吃的饲料是两份半。所谓食物单位,就是把可以吃各种食物折合成一种单位,便于统一计算食物和饲料的营养价值,我们现在是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是韩国20世纪80年代水平。人们的食物结构变了,我们的食物结构,过去是以粮为主,就是填饱肚子,后来肉蛋奶多起来了,现在实际上我们吃的是一份粮食,而吃肉蛋奶消耗的饲料相当口粮的2.5倍。食物结构的根本转变,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的关注,还在遵循以粮为纲的路子生产。现在不仅是食物安全,而要更加重视饲料的安全。我国口粮2亿吨就够了,现在生产6亿吨粮食还不够,为什么呢?就是给牲口吃了,人吃的和牲口吃的没有分开。造成粮食的很大浪费。

记者:如将口粮和家畜的饲料分开来计算,我国口粮早已满足,而饲料则严重不足。那么,这种不足如何弥补?

任继周院士: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食物转型期了,过去我们每人每月要消耗四五十斤粮食还觉得没吃饱。现在每月15斤粮食还吃不完。这为什么呢?就是动物产品吃多了。食物结构的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现在有很多看法,认为我们不能像西方那样吃那么多肉食,对身体有害无益,造成心血管病增加。现在我们以同为东方民族的日、韩为例说明这个道理。尽管有种种社会舆论阻力,但食物结构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不可阻挡,就说心血管病的问题,肉奶吃多了心血管病相应增加了。但是你的生活习惯不配套。你吃了以后不运动,或者你吃的东西不合理,或者搭配不均衡,引发很多病。我们现在动物食品水平就是日本半个世纪前的水平,可是他们的预期寿命2015年还是全世界最高的。我们现在还没达到他们的水平,就已经百病丛生了。这要从我们饮食起居、文化形态上找问题。我认为,整个来说,文化发展是成套的。吃什么?怎么吃?吃完以后干什么事?都影响食物结构改革的效果。

记者:为什么说从耕地农业到草地农业的结构性改变势在必行?

任继周院士:日本、韩国现在还在发展,他们动物性食品还在微调,还在不断增加中。这个食物结构的改革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过去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过去我们认识的几个不可逆转是,人口增加不可逆转;食物需要量增加不可逆转;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小不可逆转。从生态系统角度来说,并非全部如此。食物的生产是一个系统,食物的消费也是个系统,这两个系统必须耦合,系统耦合上出了毛病,是大毛病,是根本性的社会问题,是非常危险的。现在我们这两个系统不对口了,社会生产的东西不是社会需要的东西,供给侧与需求侧错位,问题当然严重。

…………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