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科教大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13

 

国务院日前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超前部署应用基础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将北京打造为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一是推进三大科技城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推动央地科技资源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北京市与中央有关部门会商合作,优化中央科技资源在京布局,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的研发优势,形成北京市与中央在京单位高效合作、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

中关村科学城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高等学校和中央企业,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基础前沿研究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怀柔科学城重点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群,创新运行机制,搭建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未来科技城着重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集成中央在京科技资源,引进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强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

二是超前部署基础前沿研究。北京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衔接,统筹布局重点领域原始创新,集中力量实施脑科学、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纳米科学等大科学计划,引领中国前沿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势力量,在明确定位和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创新基地。围绕国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部署,加强对信息科学、基础材料、生物医学与人类健康、农业生物遗传、环境系统与控制、能源等领域的支撑,取得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引领国际产业发展方向。

三是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团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大师和以青年科学家为带头人的优秀研究群体。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有条件的企业共建基础研究团队,加快科学家工作室建设,创新青年人才支持模式,形成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杰出青年科学家队伍。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批能够承接重大任务、取得尖端成果、作出卓越贡献、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人才。在统筹考虑现有布局和国家对外科技合作总体部署基础上,鼓励以我为主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吸引海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参与。

四是建设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积极推动网络数据科学、量子信息学、生物医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发展与完善,加快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建设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创新科研院所运行体制机制,推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管理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6913日,号称“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在美国揭晓,其中,对诺奖具有较强指向性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和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者如下:

1、基础医学研究奖

奖项得主:William G. KaelinJr;Peter J. RatcliffeGregg L. Semenza

获奖内容:人与动物对氧气含量的细胞感知机制

2、临床医学研究奖

奖项得主:Ralf F.W. BartenschlagerCharles M. RiceMichael J. Sofia

获奖内容:丙型肝炎的“复制子”系统及其药物研发

点评:拉斯克奖在预测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方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从拉奖与诺奖的获奖间隔时间来看,同年获奖的概率最高,本次公布的拉斯克奖有较大概率获得今年的诺奖,解读今年的拉斯克奖对把握2016年的诺奖行情具有重要意义。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与诺奖的重合率高达49%,值得重点关注。今年的基础奖内容是“人与动物对氧气含量的细胞感知机制”。氧气是一切需氧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生物体存在感受氧气浓度的信号识别系统是生命最基本的功能。本次获奖的三位科学家阐明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的信号机制。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低氧相关基因的转录因子,其含量与氧浓度高度相关。正常细胞中,VHL蛋白(pVHL)在有氧条件下可降解Hif1α,而在低氧条件下,羟化反应无法完成,脯氨酸羟化酶无法发挥作用,羟化后的Hif片段与pVHL的结合由于氧气依赖也无法完成,最终导致Hif泛素化水解的失效,使Hif在细胞内积聚,促使各种应对低氧的基因表达,从而在肿瘤发生、血管增殖、无氧代谢等细胞基本代谢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低氧环境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肿瘤、心肌梗死、中风和外周血管疾病等,这一信号机制的发现对未来相关疾病的药物研发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已有研究显示,HIF能够通过VEGF诱导肿瘤血管生长。

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涉及重要抗丙肝药物“索非布韦”及“Harvoni(索非布韦复方、丙2),超出先前预期。全球每年有1.3-1.7亿人感染丙肝病毒,导致肝衰竭及肝癌的概率约为15-30%,每年死亡病例超过35万,在该药发明之前,丙肝的感染几乎无药可治。索非布韦的诞生基于丙肝病毒的“复制子”系统,由Pharmasset公司开发(2012年被吉列德公司收购),于201312月经FDA批准在美国上市。2015年,“索非布韦”及“Harvoni”全球销售额合计191.4亿美元,成为药物市场的超级重磅炸弹。索非布韦在美国的销售价格为84000美元/疗程,在英国大约为57000美元,由于价格过于昂贵,市场亟待其仿制药的诞生。虽然该药目前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国内厂商早已蠢蠢欲动,海正、华海、科伦、万邦等公司均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628日,吉利德最新抗丙肝药物Epclusa(丙三代)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1-6型丙肝,有望对前两代药物形成替代。

来源:中金在线

 

江苏将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自2017年起统筹新增教育经费加大投入,对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每年每校给予1亿元左右资金支持。

新出台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提出,到2020年,争取省内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进入前50名;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100个左右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

“我们将对进入全国百强的高校每年每校给予约1亿元的额外支持,以此提高省内高校进行高水平建设的积极性。”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徐子敏说。此外,对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江苏也将按国家要求予以支持。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江苏支持所有本科高校彰显特色优势、夯实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基础,持续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等四个专项,保证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滚动支持。

来源:新华社

 

91522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开展平台和空间应用载荷测试,并于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前,做好与神舟十一号飞船交会对接的准备。

长征二号F T2火箭与之前的长征二号F T1运载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6次飞行。

来源:新华社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日前完成全部科考任务,搭乘“雪龙”船启程返航,预计926日抵达上海港。

此次科考共完成84个海洋综合站位作业,其中在北冰洋区域完成59个站位作业,最北到达北纬8253分。考察队主要对北极地区的冰、海、大气、融池和生物五方面要素进行了取样、观测和研究,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多个学科,无论任务数量还是科考设备水平都属我国历次北极科考之最。

期间,考察队一共布放了40个冰基浮标,包括利用直升机在加拿大海盆冰面上布放的由13个浮标组成的浮标阵列,这是我国历次北极科考构建的最为规则的浮标阵列。这些浮标将随海冰一起移动,并将在未来两年内持续记录海冰移动轨迹、冰面积雪累积融化等完整热力学过程。

在冰站作业期间,考察队对冰面融池进行了水文采样、辐射率观测等一系列作业。所获数据不仅为估算北冰洋融池吸收二氧化碳的程度提供现场观测数据,还将为全面评估融池在北冰洋海洋酸化中所扮演角色提供重要基础。

考察队还进行了两次冰区水下声学观测实验。这是我国首次在北冰洋地区开展冰区水下声学观测实验,其数据可为未来冰区水下声学观测提供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

本次考察共完成了35次大型底栖生物拖网,在楚克奇海台、门捷列夫海脊等海域约1000米水深捕获了许多海星、海蛇尾等棘皮动物,另外还选择典型站位进行了底表微生物、大型藻类及鱼类肝脏和肌肉等样品的采集,得到了许多非常珍贵的样品和数据,为研究北极地区物种生活范围北移等海洋生物问题提供了珍贵的现场资料。

来源:科学网

 

2020年,中国核电机组数量将达到90余台,从装机容量上讲,将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二的核电大国,仅次于美国。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在运核电机组数达34台,仅次于美国、法国、俄罗斯,位列全球第四。此外,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数的40%,是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从总装机容量看,截至今年7月,中国大陆核电总装机容量5500多万千瓦,同样位居世界第四。

上述34台机组,既包括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也将已并网发电、但有待正式投入商运的机组计算在内。在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核电始终被寄予厚望。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若要按时完成在运、在建总装机8800万千瓦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开工6台机组。此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称,到2020年,中国核电机组数量将达到90余台,从装机容量上讲,将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二的核电大国,仅次于美国。

若按各国所拥有的可运行(operable)核电机组数量排名,前五位分别是美国(99)、法国(58)、日本(42)、俄罗斯(35)、中国(34),均是能源消费大国。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关停了国内所有在运核电站,但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日本资源匮乏,核电的缺失使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面对电力短缺的现实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日本政府在去年重启了位于九州鹿儿岛县的川内核电站。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6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27594.90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953.8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46%。与世界水平相比,这一比例仍然较低,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3004.7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872.4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5.54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22.24万吨。

从秦山核电站起步,中国核电事业历经30年发展,由于公众不了解而导致的“邻避效应”依然不容回避。不少人心中仍然对“核电站”三个字抱有莫名抵触和不信任。典型观点是,发展核电是好事,但最好不要建在我家门口。

为此,近年来国内核电企业通过定期公开核与辐射信息、主动公开核电运行事件、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公众深入参观核电站等各种方式,不断加深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回应公众对核电发展的关切,希望打破“谈核色变”的恐慌。

以中国最大、世界第五大核电运营商,全球最大核电建造商中广核集团为例:87日,中广核第四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将在中广核大亚湾、台山、阳江、宁德、红沿河、防城港等核电基地联动举行,开放日邀请了近千名公众代表参与各大核电基地组织的深度体验与互动交流活动。去年,中广核围绕核电科普累计建成投放9个科普展厅,全年接待参观者25万余人。核电科普课程在全国九大核电基地近70所学校落地,覆盖学生超过1.5万人。

中广核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晓飞在开放日新闻发布会上称,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起,中广核就一直致力于建立和不断拓宽与社会的沟通渠道,采取了建立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咨询委员会、记者见面会、科普展览等各种举措。近些年来,中广核更是加大了力度,从核与辐射信息公开、常态化的新闻发布、大规模的公众参观与对话、走出去贴近公众身边的科普宣传等多方面,加强与公众沟通。

来源:澎湃新闻

 

 “‘天河工程’一旦成功,有望实现跨区域空中调水,构建南水北调‘空中走廊’。”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在“天河工程”论证启动会上说。

“天河工程”论证启动会暨第一次专家组会议9日至1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该科研项目由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联合团队主持,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

王光谦告诉记者,观测结果显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

“我们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解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王光谦说。

权威监测报告显示,近30多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河流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25年将有可能面临物理性缺水。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缺水问题,但西线工程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等原因,尚处于论证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包为民认为,“天河工程”及未来南水北调“空中走廊”的构想,有助于实现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全国特别是北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50个西湖的蓄水量。

来源:新华社

 

从上海出发,在历经72天,超过9000海里的航行后,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于921日晚抵达上海芦潮港客运码头,这标志着“张謇”号首航暨探访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圆满结束,彩虹鱼建设万米级深渊科学流动实验室走出重要一步。

作为我国第一艘完全由民间企业出资建造的远洋科考船及未来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彩虹鱼”的科考母船,“张謇”号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成为国际一流深海科考服务平台的重要使命,除用于深海科考外,还具备深海救援打捞、海洋工程设备检修,水下考古和深海探险、观光等多种能力。

“张謇”号于今年711日从上海启程开始首航之旅,时值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11周年。据悉,首航分为两个航段,第一航段从上海开赴南中国海,在西沙群岛海域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考设备浅海测试,于723日抵达深圳。 第二航段于724日从深圳出发,一路南下跨越赤道,经拉包尔港入境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与当地矿业公司合作,在两座金矿附近海域的开展海洋环境调查,并在深度超过8000米的新不列颠海沟进行了多项深海设备的试验。95日完成所有的科学考察任务,启程回国,并于921日回到上海。

此次首航很好的实现了出发前制定的三大目标,暨测试船的远洋航行和科考设备可靠性,检验开展深渊综合考察的能力,以海洋环境调查为契机探索产学研全方位科学考察运作方式。从324日“张謇”号下水,到711日首航南太平洋,彩虹鱼团队在短短120天的准备时间中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了中国民营科考船参与国际海洋科考合作的奇迹。

专家认为,此次首航很好的检验了“张謇”号科考船的远洋航行性能,以及船上搭载的多种科考设备执行科考任务的可靠性。在72天中,“张謇”号克服了强台风,恶劣作业海况,甚至是海啸预警,全程未出现重大系统故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船员和工程师团队在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变化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磨合,为日后“张謇”号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提供优质、高效的科考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经过此次首航的检验,“张謇”号已经建立了一套海洋科学考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执行深渊科考任务,服务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能力。

同时,来自国内外的深渊科学专家在此次首航中深渊海沟实地开展了各项科学考察活动,利用万米级深渊着陆器、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全海深浅地层剖面系统、船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重力取样系统、原位大体积过滤等设备对多个深度的海底环境进行了取样、分析。其中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深渊着陆器首次下潜到6700米深度,水下相机拍摄到5000米海下的多种宏生物活动。此次科学考察将为日后的深渊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此外,此次“张謇”号与跨国矿业公司合作,对矿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联合考察评估,在以民间资本探索深渊科技的产学研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迈出坚实一步。“张謇”号在当地金矿附近海域对矿渣、化工原料等污染物对海洋环境可能的破坏进行了包括多波束探测、海水及沉积物取样等多项作业,很好的配合了国际团队的各项科研工作。“张謇”号作为科学考察平台的软硬件能力得到了国际专业评估机构的认可。

同时,利用此次搭载的水下飞行器让10多位来自中国的深海爱好者第一次潜入80米的海下,让他们第一次真实领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在海洋环境评估、海下旅游领域的“试水”,都是彩虹鱼推动深海科技产学研共同发展的一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众将越来越多的体验到深海科技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来源:科学网

 

一些国际期刊近日被揭发与代写论文的“枪手”公司勾结,疑似为研究人员批量生产、发表学术论文。这些期刊收录在一家权威数据库中。运营这一数据库的汤森路透公司21日回应新华社记者称,会系统调查有异常行为的期刊,不合规者将从数据库中除名。

美国反论文抄袭网站“剽窃监督”近日根据举报,从调查一篇涉嫌剽窃的论文入手,发现刊登这篇论文的巴西期刊——《遗传学和分析研究》可能与“枪手”论文公司联手,大批量生产、发表“问题”学术论文。存在类似现象的还包括其他一些国际期刊。

《遗传学和分析研究》等期刊被收录在汤森路透集团运营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因此有舆论认为汤森路透充当了“帮凶”角色。对此,新华社记者联系了这家公司。

汤森路透集团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称,作为该公司“科学网络”审查规程的一部分,公司会监督相关期刊的行为,一旦发现有期刊存在异常行为,将系统性地审视这份期刊是否仍符合公司的标准,任何不合规的期刊都将从SCI数据库中删除。

汤森路透还强调,公司始终致力于坚守“信赖原则”,在采集信息过程中秉持公正、摒弃偏见,对期刊的评估过程包括了出版道德方面的审查,以确保数据库中的期刊符合出版物国际标准。

针对引文索引报告权威性方面的质疑,汤森路透回应称,SCI是基于论文引用数据,为对世界主要期刊进行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系统、客观的方式。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