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科技为马 行者无疆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14

——记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齐浩亮
  
本刊记者 褚 焱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起,计算机便一直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高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其革新速度之快,一再超出人们的预想。可以看到,人类正在试图利用任意一种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为自身提供特定服务,而这种高速发展模式至今仍未出现疲态。
  计算机科技的美好明天令人向往,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齐浩亮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无比乐观,他说:“计算机行业处于革新与发展中,前景不可估量,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与改变会是巨大而深刻的。”
  
择善而从
  
  齐浩亮于1991年考入哈尔滨电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到如今,与计算机打交道已有24年。一路走来,他开展理论研究、主持科研项目、参与国际合作、培养青年人才,每天的时间几乎都被工作占据,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总说,计算机是最好的专业。
  就是这样一个对计算机事业无比热爱的人,当被问起如何与计算机结缘时,却大笑着说:“其实我当时最想学的是医科,但阴差阳错选择了计算机。”由于这样“美丽的误会”,世间少了一个前途未知的医生,却在计算机行业里升起了一颗耀眼夺目的新星。齐浩亮对此也从未遗憾,他只是竭尽全力把生活赠予的每段路走好。
  1995年大学毕业后,齐浩亮来到黑龙江工程学院,从此开始教师生涯。一方面,他醉心科研,遵从学校“建设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定位,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实际需求”为基本科研理念,完成多项产业项目。另一方面,他以教书育人为根本,课上传授学生基本专业理论,课下积极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赛事,陆续获得“省首届教学新秀”“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学生们口中的良师益友。
  在工作期间,齐浩亮也实现了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他在1999年取得哈尔滨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后来又于2007年取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如今身为龙江学者的齐浩亮,担任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省教育厅科研平台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凭借扎实的专业积累和突出的科研能力,他已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同时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学校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出色的科研成果也为齐浩亮赢得了国际学术影响力,现在,他还在众多的国际会议中担任学术职务,如ICYCSEE 2015、IALP 2013程序委员会主席、IALP 2010组织委员会主席,AIRS 2013、CIKM 2013分领域主席(资深程序委员)等等。
  
永争第一
  
  2003年年底,著名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着手进行操作系统帮助系统的相关研究,这是微软的首批四个在华项目之一,项目成败与否关系重大。彼时的齐浩亮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由于哈工大实验室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合作关系,他有幸被派往微软亚洲研究院做访问学生,并直接参与这一操作系统的研发。齐浩亮一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就进入工作状态,不到20分钟,齐浩亮就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一个月后,他就完成了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版本,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齐浩亮心里明白,微软Redmond研究院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既然要做,而且要在中国做,那就一定要不落于人,只有超过总部系统的性能,才能展现在华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必须尽最大努力做好。
  系统一完成,齐浩亮便立刻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一操作系统的性能提升幅度高达50%,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根据以往经验,性能提升5%就具有统计意义,而这种50%的性能提升更是不可能的。后来,微软又换了一份数据集重新进行测试,在新的测试数据集上,测试结果仍与原结果一致。齐浩亮说:“我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这也是我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吧。”就这样,齐浩亮以性能优于已有系统的50%的成绩,完成了微软公司首批在华开展的4个操作系统研究项目之一,为中国研发团队赢得了荣誉。
  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从1997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电脑“深蓝”的人机大战,到最近微软展示的机器实时对联,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震撼不断刷新人们的已有的认知。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绝好平台,齐浩亮带领课题组深入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参与国内外评测,多次问鼎第一。
  “我所处的环境和别人的不太一样,我们首先要表明自己有一定的技术实力。那么怎么来表明呢?发一篇论文吗?这不太具有说服力。最直观的就是参加评测。在参加评测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会进入一个高强度工作的状态,会很辛苦,但这样做极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可以让大家迅速上手。同时,优异的评测成绩有利于树立团队师生的自信心。”在这一方面,齐浩亮和团队几乎每年都能拿到第一,比如在美国国防部高等计划研究局主办的TREC 2012中获得“微博信息检索”和“微博实时过滤”两项第一,在微软主办的CEAS 2008垃圾邮件过滤评测中获得主动学习任务的第一,在欧盟主办的PAN@CLEF 2012抄袭检测评测中获得文本对齐任务总成绩第一,在PAN@CLEF 2013抄袭检测评测中获得跨语言抄袭检测和释义抄袭检测两项第一,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SEWM 2008、2010、2011、2012垃圾邮件过滤评测获得多个项目的第一 。
  如今,通过这些国际国内评测,外界已看到了齐浩亮团队的基础实力,齐浩亮直言,现在对评测已经不那么重视了。“原因很简单,评测是证明自己的方式,但它的直接应用不多。现在我们团队已经建立了足够的自信,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接更多的课题,将我们的技术真正用在实际中。” 
  
敢为人先
  
  MOOC全称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又叫慕课,是当前最新、最潮的在线学习形式,让人足不出户便可听遍名校课程。2012年,慕课从MIT发端,到现在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慕课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类似于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所带来的影响,它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齐浩亮对慕课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确实,将慕课称作教育史上的革命一点都不为过,当MIT、斯坦福、耶鲁等名校跨越国别的藩篱,将他们的课程向世界开放时,我们能享受到的不仅是传统网络教学的视频课,而是完整的教学工程,其中包含家庭作业,期末考试和结业证书等一般网络课程没有的环节。这是真正的地球村学校,将会使未来的大学教育没有国界。在中国,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果壳MOOC学院等一大批在线课程学习平台正在快速发展,猿题库、一起作业网、跟谁学等在线教育网站竞相获得巨额融资,同时中国的名校课程也正在走向世界。
  面对“慕课热”,齐浩亮显得很理性:“慕课的出现固然带来了教育史上的大变革,但它所存在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曾经,造纸术和印刷术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使书籍不再是奢侈品,可有了书之后,是不是人人都去看了呢?那些需要阅读专业文献来从事研究的人从来都只占少数。现在,慕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接受慕课的往往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却不会将慕课善加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论慕课教育能否大规模推广使用就为时过早。”齐浩亮还介绍说,慕课的自由度很大,学生的出勤率和结业率很难保证,而且在慕课课堂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即时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讨论平台,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在身份验证方面,慕课难以保证学生本人听课,也难以实行线下考试。这都是慕课在当下遇到的问题,也是慕课下一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在慕课这件事上,齐浩亮把自己定义为消费者,而不是资源的提供者。2014年,齐浩亮在黑龙江工程学院创建了在线教育技术实验室,引进北大等名校的高质量课程,经过改造使其适应本校特色,最后运用到实际授课中。齐浩亮直言:“我们想要把已有的优质课程拿过来,为己所用。现在这种优质课程已经有了,教学视频和配套习题都在其中,但面向精英教育的大学课程很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直接利用。如果我们将其引进并加以改造,使它适应我们,就能够将这些优质课程有效利用起来。”带着这样的理念,齐浩亮开展了以“引进+改造”的方式进行SPOC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与慕课接触久了,不久齐浩亮发现了一个新需求——做一个慕课搜索引擎。普通的搜索引擎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需求,但是当人们想要搜一门慕课,普通搜索引擎便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面向慕课的、垂直搜索引擎,让慕课搜索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现在,齐浩亮和团队已经成功研发慕课soso,并在黑龙江工程学院内部开始试用,接下来,他会将慕课soso放在学校官网中,分享给更多对慕课感兴趣的人。
  齐浩亮还有一个大胆想法,即能不能以慕课的授课方式开办一个专业?这也是国内很多专家学者正在讨论的问题。“我们想验证一下慕课教育是否具体可行。这需要先在网上找到该专业的所有课程,目前来说是存在阻碍的。比如我们计算机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都能在网上找到,但相关的基础课尚未达到齐备”。
  
有教无类
  
  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齐浩亮深谙此中真意。在黑龙江工程学院,齐浩亮讲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操作系统等20余门课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研究和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上,齐浩亮做得最多的是带领学生参加各项国内外赛事,特别是曾经指导三本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并获得铜奖。在齐浩亮看来,三本学生并不亚于其他人,他们可塑性强,创新能力好,思维十分活跃,如果老师多加指点,他们的成绩很快就能得到提升。怀着这样的想法,齐浩亮悉心指导每个学生,发掘他们的优势,带领团队多次获得黑龙江省ACM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铜奖,而他自己也获得了“省首届教学新秀”“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齐浩亮交给学生的不仅有专业知识,还有为人处事的道理。他说:“每一代学生都有其特点和优点,现在我教的学生大多是90后,个性十足,一点就通。比如有学生出去实习,我会告诉他们早点去单位,帮前辈打扫打扫办公室,如果去得晚就在下班后打扫一下。后来实习单位向我反馈,说我们的学生非常有礼貌,做得很好。就像这样,年轻人对很多事情不了解,我们提醒一下他们就明白了,这胜于事后板起脸批评他们。”
  教书育人是齐浩亮此生辛勤耕耘的事业,他把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为自己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齐浩亮仍记得博士生导师说过,“高等学校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研究去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如今,齐浩亮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指导方针,立志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
  科技之路没有捷径,亦无终点,科技工作者是一群停不下来的人。齐浩亮一路走来敢想敢做,不畏辛劳,别人劝他偶尔也要歇一歇,他却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需风雨兼程。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