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发布时间:2018-04-09

动态
  
中国首个等离子体危废处理项目通过验收


  我国首个等离子体危废处理示范项目——10吨/天等离子体危废处理项目,近日在广东清远通过竣工验收,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为国内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废矿物油等危废物的处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等离子体危废处理技术是利用等离子体瞬间产生的上万摄氏度高温,将二恶英等有机污染物快速裂解为无害化的小分子,将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固化在玻璃体中,最终得到的玻璃体可作为路基、建材等被使用,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目标。
  该项技术由我国科学家完全自主化研制,清远项目的处理源是以医疗垃圾为主的综合危险废物,整套装置采用模块化、自动化、标准化建设。此次示范装置的竣工验收是我国等离子体危废处理技术工程应用的第一次正式对外亮相。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跃升世界第二梯队


  1月13日,《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17)》在青岛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已跻身世界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和创新应用强国,已由第三梯队成功跃升至第二梯队。
  该份报告由中国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与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联合编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指数评价结果、中国评价分析、分项指数分析等。报告基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应用及创新环境4个维度,对全球25个样本国家的海洋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指数评价。
  指数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前10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挪威、中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其中,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指数达到67.3,这与近些年中国对海洋经济与科技研发的重视密不可分。其中,创新投入、创新环境的提升为综合排名提升贡献很大,在创新产出和创新应用上保持明显优势,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均属于创新产出和应用实力强国。
  报告指出,中国在创新投入上仍受制于人口基数表现不佳,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特点,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未来中国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在发展海洋经济、加强陆海统筹方面投入更大精力,并逐步向第一梯队靠拢,为全球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的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基因敲入食蟹猴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一种以同源臂介导的末端接合(HMEJ)为基础的基因敲入策略,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基因敲入的食蟹猴。1月12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题为“运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获得基因敲入食蟹猴”的文章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期刊上。
  由于基因修饰猴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人类疾病症状,因此它可以作为研究人类疾病机制和推进临床治疗的工具。然而, 由于普通猴具有繁殖周期长,幼仔数量少以及基因编辑效率低等特点,导致构建靶向基因编辑猴具有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性。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统可以用于构建基因敲除猴。然而,与基因敲除相反,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没有基因成功敲入猴的报道。
  我国科学家发现同源臂介导的末端接合(HMEJ)方法可以有效地在猕猴胚胎上实现高效的靶向基因整合。基于这些研究,研究人员进一步优化受精卵注入条件,包括供体质粒浓度以及注射剂量,期望在提高敲入效率的同时保持正常的胚胎发育,进而获得基因敲入的猴子。在经历了完整的怀孕周期后,研究人员成功地获得了一对双胞胎猴(#1,雄;#2,雌)和三只单胎的雌性猴 (#3、#4和#5)。通过直接表皮荧光观察两只新生猴(#1和#5)的脚趾发现,与野生型相比,#1和#5展现出mCherry荧光。对两只死亡雌猴子(#2和#3)的各个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发现尾巴、脚趾、心脏、肌肉、心脏、肾、大脑和卵巢均显示出不同嵌合程度的mCherry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卵巢的大部分区域都检测到mCherry的表达,说明基因敲入猴子具有生殖系传递的可能性。此外,Southern印迹分析进一步证实#2和#3猴的基因整合是正确的且没有额外的基因随机整合。有关专家表示,基于其强大的DNA敲入效率和高保真性,HMEJ介导的敲入策略为构建靶向基因修饰的猴模型提供了可能性。
  

人类首次利用遥远类星体探测宇宙结构形成史


  日前,世界最大的星系巡天项目eBOSS国际科学合作组发布了最新宇宙学研究结果,合作组通过观测距地球68亿光年到105亿光年之间宇宙深处类星体的空间分布,发现了显著的红移畸变信号。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利用遥远的类星体探测宇宙的结构形成历史。
  此次研究,合作组共发布了7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完成,研究论文已在科学预印本网站发布。
  这次观测结果是人类首次利用宇宙深处的类星体,在宇宙只有今天大小的1/3~1/2之间的时期,观测到了红移畸变信号。此结果是继2017年5月,该合作组首次利用类星体发现显著的重子声波振荡信号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将对后续的暗能量及引力性质等宇宙学前沿课题研究有重要意义。
  红移畸变现象是由于星体在局部引力势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三维成团模式。由于该信号与引力直接相关,因此它是宇宙学尺度上研究引力的最重要探针之一。2001年,人类首次通过观测星系的成团性,在近邻宇宙中发现了红移畸变现象。
  

天马望远镜探测到空间最强甲醛分子脉泽辐射


  我国科学家利用天马望远镜探测到目前已知最强的甲醛分子脉泽辐射。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已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相比于羟基、甲醇、水和一氧化硅等分子脉泽在银河系内恒星形成区或主序后星拱星包层中的广泛分布,之前探测到的银河系内甲醛分子脉泽源只有9个,它们都来自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辐射频率在4.83GHz。由于探测到的甲醛脉泽源数目少,使得甲醛脉泽的搜寻成为射电天文的一个重要观测课题。
  我国科学家利用天马望远镜对一些典型的具有高速外流或喷流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开展了甲醛脉泽的搜寻工作,并成功在一个恒星形成区中探测到了截至目前最强的甲醛分子脉泽辐射。据研究人员介绍,该源对天马望远镜的地平高度只有12度,正是借助先进的主反射面主动调整系统,天马望远镜才对此低俯仰源的观测实现了天线效率达60%的最佳观测效果。这项研究为进一步的甲醛脉泽搜寻工作提供了选源依据,尽管对甲醛脉泽的研究已有近40年,但对它的重新认识却刚刚开始。
  

我国强流中子源HINEG世界最强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中子输运物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研发的强流氘氚中子源实验装置HINEG,中子源强达到了6.4×1012n/s,在目前运行的同类装置中居世界第一。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国际能源研究杂志》日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这一创新成果。
  中子被称为核能系统的“灵魂”,中子源实验装置是先进核能与核技术交叉应用研究的重要平台。为开展中子物理与辐射安全、新型核能系统、核技术交叉应用等研究,我国科研人员经多年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先后突破了强流稳态中子产生、多类型中子能谱精准调控、宽能谱中子精确测量等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与铅基堆中子物理实验装置的耦合运行,设计研发的强流氘氚中子源实验装置HINEG,其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HINEG的建成是我国中子输运物理与技术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作为国际一流的中子物理研究平台,其产生的中子能谱可真实再现第四代核能系统、聚变堆、混合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复杂中子环境,是开展中子物理与先进核技术研究的利器,对新型核能系统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子治疗、中子照相、中子育种、电子元器件抗辐照加固、国防安检等核技术交叉应用研究的重要平台。科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