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油藏地球物理探索者

    发布时间:2017-02-14

——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景叶

本刊记者  李明丽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陆相沉积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薄互层储层发育,储层精细表征与油藏动态监测是提高我国油田油气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石油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我国复杂地质条件非均质油藏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他是李景叶……

 

油藏地球物理“新秀”

 

在中国石油大学,李景叶本硕博连读度过了8年的时光,“在学校,陈小宏教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是他让我下定决心做科学研究!”2005年博士毕业后,李景叶留在中国石油大学任教至今。这期间,他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过一年的访问交流,“我在美国主要从事油气藏预测与岩石物理研究,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随着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李景叶的羽翼渐渐地丰满起来,目前,他已经承担了多个研究项目,创造了数个极具亮点的成果。

“中国陆相盆地发育,薄互层较多,要把油藏开采好,就必须了解薄互层结构。”李景叶从基础理论开始,研究毛管压力平衡状态下,非均匀饱和多孔岩石声学性质与总含水饱和度的定量关系,以及非均匀薄互层油藏条件下地震波传播特征复杂性,突破了薄互层复杂油藏时移地震监测技术难点,实现了薄互层油藏参数动态变化定量刻画。

“我的工作说起来很简单,预测哪里有油藏,利用地球物理新技术把油藏开发好。”为了提高钻探成功率和原油采收率,李景叶做了诸多工作,例如他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信息融合储层岩相表征方法,充分利用了地质、地震、测井等数据的各自空间的优势,提高储层建模精度;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以及弹性波动方程的叠前AVO三参数反演方法解决了基于近似方程反演对地震偏移距与储层阻抗差异限制问题;基于地震数据的流体替换方法有效扩展了岩石物理资料信息。

 

科研服务生产   

 

“科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在李景叶的心中,产学研相结合至关重要,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他都倍感鼓舞。李景叶坦言将新技术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并不轻松,“加班加点是常态,为了将时移地震技术成功应用在渤海油田项目上,我那年中秋节也没回家,在海洋研究院处理资料,那天一直干到凌晨3点多。”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经北京市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认定,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李景叶坚持科研服务社会、服务油田生产。他带领团队集成新技术,开发了多信息融合油藏表征软件系统,满足油田生产单位对储层表征新技术的迫切需求。时移地震油藏监测软件系统是他的另一贡献点,该系统推进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在油田的生产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良师益友 爱岗敬业

 

而对于教学工作,李景叶同样兢兢业业,作为“中国石油大学优秀教师”,他非常重视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是他的教学特色。“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对学生很有益处”李景叶说。而对于研究生,他则从做人入手,开展教育工作。“我的研究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事,然后再去做学问,因为把人、把事做好是把学问做好的根基。”

“选择了一件事情,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把它干好”,秉承着这一原则,这些年来李景叶对石油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2012年,李景叶被授予了“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2013年他被授予了“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这些奖项对李景叶来说是一种激励,将推动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当被问及对于未来的计划时,他的回答很简单,“带领团队发展新的油藏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提高我国的油藏开发效益!”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