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陈新:“为老百姓做点事情”

    发布时间:2016-11-21

本刊记者 刘 江

    
  
  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肿瘤死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正面临一场应对癌症的战争。”谈及我国癌症现状,中科院院士陈竺曾这样表示。
  一二十年前,“癌症”还是个谈虎色变的字眼。如今,癌症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家人、朋友就在其中。生活条件改善了,为何癌症发病不减反增?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新认为:“癌症越来越常见,这和日常饮食不无关系。食品安全是关键因素。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和不良饮食习惯等,都会诱发癌症。”“其实,现在很多中早期癌症都是可以治愈的。”陈新补充说。
  食品安全和大众健康,正是陈新关注的问题。多年来,他以新型抗生素和抗癌药物为主要科研方向,针对现有抗菌剂的耐药性问题,以病原菌的三型分泌系统为靶点,研究与现有抗菌剂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型抗菌剂;研究萝卜硫素和山竹醇等天然产物的构效关系,以期得到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同时,他还将生物信息素技术应用于农业害虫治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用陈新的话说,“希望能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做一点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海外归来,“想做点事情”
  
  1983年,陈新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十年,始终如一,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陈新一直徜徉在“化学”的奇妙世界。这期间,他相继获得了“兰州大学十大科技新秀”荣誉称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3年,继续在专业领域钻研,陈新进入清华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师从赵玉芬院士,并负责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生物大分子磷酸化的机理研究”。1995年,他被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从事有机磷化学研究。同时,还承担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工作。清华期间,他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并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生物和化学向来是分不开的,陈新说,更热门的是生物医药。为了继续探究,1997年,陈新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昆虫学系继续做博士后工作,师从国际化学生态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化学生态学家Jocelyn Millar教授,从事昆虫信息素研究工作。加州大学3年学习后,陈新又来到美国东海岸具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克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课题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药物研究。之后,陈新进入了美国生物技术公司TransTech Pharma,进行老年痴呆症药物的研发工作,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老年痴呆症药物TTP488获得了辉瑞公司1.55亿美元的转让费。
  2004年年初,陈新受聘为杜克大学化学系小分子合成中心主任和研究助理教授。这期间,他领导开发的一种青光眼药物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同时,他还在著名期刊Science和PNAS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一次看似偶然的机会,实现了陈新一直“想回国看看”的想法。虽身在海外,但陈新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发展。2009年,陈新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常州市“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在常州市创办了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裁。
  2010年9月起,陈新被常州大学聘为制药学院教授。此时,他告别了13年的旅美生涯,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只身一人全职回国创业。对于这样的选择,陈新只是“想做一点事情”。
  除了受政府对海外人才的优聘政策的影响,“祖国这些年的变化很大,比国外的变化都大。经济上去了,但在专业领域的某些方面与欧美还有差距,特别在生物制药方面。”陈新说:“生物医药行业在国内起步不久,发展前景很好。” 而这正是陈新想做的“事情”。
  
食品安全是大事
  
  “吃什么东西安全?”这是老百姓永远关心的问题。而开发相关技术,专门针对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围绕健康和疾病治疗做研究,正是陈新要做的事情。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陈新最关心的大事。
  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陈新提到:“环境破坏、饮食习惯、空气污染等,引起消化道疾病,胃癌、食道癌都和饮食有关,而吃和滥用农药又有很大关系。” 努力开发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为老百姓的健康做出贡献,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吃无污染的蔬菜、水果,正是陈新回国创业的初衷。
  陈新说:“化学农药用于治理害虫所带来的问题和危害日益严重,突出的是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和害虫再猖獗。”滥用化学农药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使环境质量激剧恶化,直接危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他主持的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专项“无公害防治蔬菜害虫的高效生物信息素技术及应用开发”项目(2012-2014),就以研究和开发高品质、环境友好的生物信息素绿色集成技术为目标,以符合国家农业病虫害中长期综合治理的战略需求,并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示范产业基地,带动该行业的产业升级,为农产品病虫害防治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陈新说:“这必将推动以其为源头的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素系列产品绿色产业链。”
  在成果转化及应用方面,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他领导的研发团队系统研究了昆虫性信息素,应用于农作物虫害绿色防控,并进行产业化;成功开发了30多种信息素产品,并于2013年获得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证。目前,信息素产品已经在江苏、河南、云南、山东、广东、安徽等省的推广应用面积近60万亩,为企业新增效益2亿元,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部分产品还出口到了美国、德国和台湾地区。
  
抗菌剂药物的创新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但大量使用抗生素只会增加其耐药性。有数据统计,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无疑在证明一个事实:我国是滥用抗生素问题非常严重的国家。
  面对这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多年来,陈新以新型抗生素为主要科研方向,针对现有抗菌剂的耐药性问题,以病原菌的III型分泌系统(简称T3SS)为靶点,研究与现有抗菌剂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型抗菌剂。大多数抗生素通常是通过抑制细菌的重要细胞生理功能,最后杀死细菌。但这种方法成为了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选择压力,以致于出现了具有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据陈新介绍,绿脓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机会性人类病原菌,它易感染免疫受损的人群。它对现有抗生素的敏感性很差,具有天然的耐药性,且很容易获得后天耐药性。而III型分泌系统是绿脓杆菌引起和传播急性感染的致病因子,它能够将效应分子蛋白转运到宿主细胞中并导致其感染发病。
  陈新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绿脓杆菌III型分泌系统的新抑制剂研究”,研究的T3SS抑制剂正是以绿脓杆菌的T3SS为靶点,以达到抑制其传递毒力蛋白的功能与作用,阻止绿脓杆菌对宿主细胞的传染性,但并不是直接抑制该细菌的重要细胞生理功能。陈新说:“这是一种创新性和充满希望的策略,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绿脓杆菌发展耐药性突变的选择压力,从而有希望开发出一类与现有抗生素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型抗菌剂。”
  
收获与感恩
  
  自2010年到常州大学工作以来,陈新一直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杜克大学Robert J. Lefkowitz教授合作,进行β-arrestin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并在β-arrestin蛋白选择性激动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他和Robert J. Lefkowitz教授联名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作为学术带头人,陈新在常州大学成立了药物化学创新团队,带领三位青年教师在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药理学等方向进行原始创新研究,建立了抗癌药物和抗菌药物的筛选平台,可以对肺癌、胃癌、结肠癌等9种癌细胞进行药物筛选,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进行药效评价,并进行深入的药理学研究。
  在回国“创业”的短短几年里,陈新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获得了诸多奖励和荣誉。2009年,获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常州市第五批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人才;2011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常州市农业产学研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第11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常州市十佳科技工作者,常州大学2014年十佳“师德标兵”。他所创办的常州宁录公司于被认定为常州市高效农业示范单位,常州市戚墅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被授予“常州市优秀侨界企业”荣誉称号。至今,陈新已发表了60多篇SCI期刊论文,包括著名的Nature和Science。2015年12月,他被邀请在夏威夷举行的泛太平洋化学大会上做邀请报告,并主持了一个分会研讨会。
  对于目前的工作,陈新介绍说:“β-arrestin蛋白选择性激动剂研究又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年将有重量级论文发表;新抗菌剂正在美国密执根州苹果园进行田间试验;生物信息素产品已经开始农业部的生物农药登记工作,正在江苏、山东和安徽进行桃树和樱桃的绿色防控田间试验,用于正式的登记程序。”
  除了创业和科研上的取得的巨大成功,陈新更看重对学生和人才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陈新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研究成果也是暂时的,但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则会让他们一生受益,并回报给社会。”
  陈新认为并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就能提高教学水平,而是要善于钻研、肯于钻研教学规律,根据课程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他针对国内学生的特点,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三个要点:让学生听懂讲授内容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独立思考和钻研,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不仅教书,还要育人。正是在教学中的积极投入、认真探索、不断改进,陈新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陈新说,自己在工作上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全力支持,感谢妻子和孩子”。他特别感谢的是“国家为海外人才提供的优惠政策”,才让他们有机会回国做一番想做的事业。谈及最想做的事,陈新强调:“希望用自己的经历为大家提供一个借鉴,以吸引更多海外学有所成的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为推动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专家简介:
  陈新,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抗生素和抗癌药物。1983年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得兰州大学化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研究,后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97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杜克大学作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4年,供职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TransTech Pharma;2004年至2010年,受聘为杜克大学化学系小分子合成中心主管和研究助理教授。
  2009年,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常州市“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在常州市创办了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裁。2010年9月起,被常州大学聘为制药学院教授。先后发表了60多篇SCI期刊论文,其中包括Nature和Science,获得3项美国发明授权、1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和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项目1项,常州市科技项目4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完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 1项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基金(NIH) 1项。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