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跨界博弈的制胜之道

作者:托玛斯教授    发布时间:2016-03-15

——记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主任张绪穆教授
  
本刊记者 黄 健
  
  与建国初期的归国英才一样,专家们怀揣着强烈抱负,渴望用自己所学投身于祖国建设。他们如同潺潺细流逐渐汇聚成股股浪潮,在国家发展进步长河中泛起美丽浪花。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情结——中国梦。
  左手科技,右手商业,在机遇与风险的短兵相接中率先张开双臂拥抱时代——张绪穆当然会是“人生赢家”。2002年,他成为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考普学者奖获得者;2003年,他成为第一个将生物医药公司带到美国非主板市场上市的大陆企业家;2014年,一项经典化学反应以他的名字命名,并被国际化学权威著作Name Reactions收录……
  然而,于他而言,个人浮沉不过是科技、商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投射,通盘布局、制胜未来才是这场跨界博弈的终极意义。
  
学者落子,志定江山
  
  1985年,张绪穆硕士毕业,告别了恩师——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先生,赴美深造。在斯坦福大学,他投入美国科学院院士James P. Collman门下,而2001年和200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K. Barry Sharpless和Robert H. Grubbs两位科学家都曾师从这位院士。
  1992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4开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张绪穆的专业背景日趋丰富,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深度交叉和融合,也正犹如丰沃的土壤滋养着他的科研生命。而在纷繁的化学世界,打定主意选择“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青年张绪穆的精英气度更是一览无余。
  随着研究的深入,手性催化逐渐牵引了张绪穆的目光。自然界有许多分子恰如人的左手和右手,组成成分完全相同,结构上却形成镜像对称,这一属性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手性”。由于不同手性的分子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性质和作用,所以进行药物合成时必须加以区分。传统工艺区分手性化合物会造成一半的浪费,张绪穆开始思索,如果通过手性催化能直接生产出需要的左旋或是右旋化合物,那制药工艺就要精简、高效很多。
  基于此,张绪穆提出了“手性工具箱”的概念并合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手性配体,他的研究小组还利用合成的手性配体,对碳—氧双键、碳—碳双键、碳—氮双键的还原、Michael 加成反应等进行了研究。
  2002年,在三名科学家凭借手性催化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二年,张绪穆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考普学者奖。国际同行高度评价了他的研究成果:“张先生用于不对称氢化的手性配体研究,向实用的不对称催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发展的用于高对映选择性地氢化脂肪酮的催化剂,在简单酮的不对称氢化方面的影响力,与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R. Noyori不相上下”。
  在前沿科学领域的摸爬滚打中,张绪穆先后取得了30多项美国和世界专利,发表论文220多篇,其中单篇论文被引用1112次,在武汉大学化学领域的教授中居于榜首。2014年,他的研究成果“烯炔的环异构化反应”,甚至被命名为“Zhang enyne cycloisomerization”。几百年来,能够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迄今为止也不超过5个,上一个为人熟知的科学家、我国有机化学的先驱者黄鸣龙。
  
商者破阵,坚定不移
  
  我们所处的时代,常被人们标注为“跨界时代”。新兴产业大肆扩张的版图背后,离不开科技与商业的双重支撑。但对于大众印象中严肃木讷的科学家,从商,更像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张绪穆显然跳脱了“传统”,采访中他平和淡然,既有学者的儒雅,又有商人的气度。“我对化学比较感兴趣,比较投入和执着。同时,我特别希望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被产业化,所以,我也喜欢跟人打交道。”
  即便如此,提及最艰难的事情,张教授仍然回答:“这是十几年前的创业”。时至今日,他创办的凯瑞公司,年收入已达1亿元。通过多轮风投,融资超过3亿人民币,已建成一个强大的手性催化剂技术平台。但鲜有人知,如果没有当年的破釜沉舟,这份成功其实早已花落旁家。
  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不对称催化的时候,由于掌握了制药行业的关键技术,张绪穆教授也在美国大型制药企业,如辉瑞、默克和强生等公司担任顾问。2000年,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手性技术大放异彩的前夜,他已经看准时机在美国注册了凯瑞公司(Chiral Quest),开始进行手性产品的商业化生产。
  由于合成催化生产药物中间体的产业化过程投入大、周期长,2007年,投资人投入1000多万美元后最终失去了耐心,准备将技术卖掉。张绪穆当然舍不得,于是他咬牙把房子抵押了50万美元,又从苏州创投等机构融资450万美元,通过管理层收购,把技术带回了祖国,在苏州创建凯瑞斯德生化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打磨,凯瑞斯德以独有的手性技术为基础,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依托,终于在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手性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工艺放大,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巨大的产业潜力,吸引了更多目光。2007年12月,凯瑞公司在中国生物投资峰会上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公司”;2008年,获得“苏州工业园金钥匙奖”。2009年5月,在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的支持下,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研发中试基地,总建筑面积2.4万多平米,占地34亩。基地的投产,为公司实现产值爆发增长、成为大型全球原料药供应商提供可靠保障。2009年9月,凯瑞斯德公司开始了中试生产,完成首批订单任务。
  与此同时,张绪穆先后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届科技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等荣誉。
  张绪穆向记者介绍说:“我个人觉得,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研究还比较薄弱,原创技术的产业应用方面也做得不够好。”他除了在凯瑞用手性催化技术来制药,还发展了有实用价值的氢甲酰化反应,这是一种均相催化反应,主要涉及大化工行业,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这个领域,他已经为美国的一些企业提供氢甲酰化技术支撑,面向国内市场他希望能推进和中石油、中石化的合作,大力推进这项技术的工业应用。目前全世界应用氢甲酰化反应的生产规模每年有将近1000万吨左右,产值上千亿,中国至少有300亿以上。国内仍然使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第三代技术,他们现在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了,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到突破点,尽快实现产业化。
  
搭建平台,运筹帷幄
  
  从1985年离开祖国,到2005年担任武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组建武汉大学绿色催化研究所,再到完全放弃美国的终身教职、赴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化学系主任……张绪穆有一千个理由宣讲他的“家国情怀”,不过,多年的海外经历仍然没有改变这个东方学者的含蓄内敛,他相信“润物细无声”是赤子之心的最好表达。
  作为中国创新教育的急先锋,南方科技大学自建立起,就承载了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气魄、胆识与经验,是“南科人”的标签。当2015年,前北京大学副校长、专家联谊会副会长陈十一院士成为南科大的掌舵人之后,张绪穆教授深入了解到了这块“教改试验田”的蓬勃活力:“深圳是我们国家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学校建在这里,有先天的环境优势。同时,作为专家最集中的院校之一,学校的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南科大化学系有一半以上的教授是获得者。南科大的目标是成为和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一样的国际一流理工大学,而对我个人而言,能够在这里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打造一个世界顶尖的化学系,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接受邀请成为系主任之后,除了引入了精细化工、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张绪穆投入了更多心力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提倡整个团队用更为开阔的眼光看待产业发展与化学研究的联动。对于新计划,他介绍说:“一是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大力促进化学领域的国际科研对话,二是背倚深圳特区的企业优势、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早日在南科大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研发于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平台。”提及此,张绪穆的语气凝重而坚定。
  想必,在“烯炔的环异构化反应”被冠以张姓的时候,或是在凯瑞公司融资达到3亿的时刻,他也曾经心生喜悦,但是,倘若回归“如何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国谋求更多发展”的终极追问,这位一直从容站在“科技、商业、产业”跨界舞台的先锋人物尚不满足。
  坚守信念、坚持突破,在他看来,前沿科技带来的社会财富,不过才刚刚崭露。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