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中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作者: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9-07-22

  各位尊敬的科学家:

  我是给咱们科学家服务的。我下面讲的就是一家之言,大家知道给大学排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以教育部的身份可能说这种话更不合适。但是这些年的关注和研究,在这个机会给大家报告一下我的一些研究成果。

 

  

 

  ESI怎么给大学排名?

    给大学排名很难。我们国家从1982年公布第一个大学排行榜到现在,以研究大学、研究高等教育为主公布排行榜的大概有24个单位,而每年大概有400多个排行榜。它们用各种不同的指标来进行排行,每一个排行都有它的道理,但是给大学做综合排行是复杂的事情。

  我今天报告的是从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来看大学排名。刚才很多专家提到了,仅仅从论文评价很不合适,评价大学可能更多还是从它的学术影响力,也就是在国际上的一些硬指标数据出发。很多数据库都有排行榜,我为什么选择ESI?因为它定的几个指标相对比较科学,做的时间也比较长,1998年我第一次在美国拿到ESI每年出的那一本书,现在他们每两个月就公布一些前十年的统计数据。

  ESI按照4个指标排名,分别是科研的生产力、科研的影响力、科研的创新力和科研的发展力,从4个权重来分析一个研究机构整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科研的生产力,用近11年发表的论文数据这一指标来衡量,论文的数量反映一个单位或者学科在世界学术交流量上的贡献。

  科研的影响力,用近11年发表论文的总的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和进入排行的学科数,这三个指标来衡量。刚才讲生产力时,量的积累非常重要,但是也要特别注重质的方面,被引次数的高低就是反映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科研的创新力,是用热门论文指标衡量的。论文的产生必然说明这个论文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这是一个单位或者学科富有朝气的原动力。关于热门论文的定义是,某个学科领域发表在最近两年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被引用的次数排在千分之一以内。

  科研的发展力,用高被引论文占有率为指标衡量。高被引占有率=高被引论文数/论文发表数。高被引用论文是怎么定义的?ESI根据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和对应年代被引频次计算,排在前1%的论文。

  这里面还有一个概念叫高被引作者,也就是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内对应年代的被引入频次前1%以内的作者,22个学科中高被引作者以及论文数量不同,高被引作者总数也不同。但过去十几年的统计结果比较集中,每个学科的高被引作者集中在60450名之间。全世界22个学科大概在30005000之间。我们国家这几年的进步比较大,2000年的时候,我们大陆学者,高被引的学者是7位,现在是141位。但159人次总的被引次数,相对全世界30005000人的比例还是比较低。

  

中国大学的ESI学术排名

   

  ESI的分类是22个学科,学科分类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领域,也有工程、社会科学、空间科学等。根据这样一个指标的分析,到去年年底,我国至少有一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的高校的数量是149所,总数比2013年增加了9所;学科的数量553个,比2013年增加了30个。全部ESI 22个学科里,我们高校有20个学科进入前1%,我们的免疫学去年首次进入前1%

  10个以上学科进入世界前1%的高校是15所,201313所。其中,北京大学有19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浙江大学17个,上海交通大学16个,中山大学16个,复旦大学16个,清华大学14个,南京大学13个,武汉大学12个,北京师范大学13个,兰州大学11个,四川大学11个,山东大学11个,华东科技大学10个,中国科技大学10个。中山大学前几天还给我写信,说他们已经有17个了,但是咱们现在说的是截至2014年年底的数据。

  59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的有19所,24个学科进入前1%的有61所,1个学科有54所。大家不要误会进入世界前1%就是进入世界前100名,研究的机构发表论文都统计,进入世界1%,临床医学最多,有3000多个,排名大多数在300700之间。

  从学校类型来看,综合和理工类高校比较多,98所,约占66%;师范类高校21所,约占14%,医科类的高校19所,占13.8%;农林类高校11所,约占7%

  从这组图中,可以看出到2010年年底,我国有92所高校进入前1%,比上一年增长了21.7%;到2011年有112所,2012年是113所,2013年是140所,到2014年底是149所,增长趋势逐渐变缓。

  从学科总数上来看,2010年的时候,我国所有的大学加起来有30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比上一年增长30%2011年是3982012年是4892013年是5232014553,学科数量是在持续增长,但增长的幅度逐渐变缓。

  一些基础性的传统学科,我们继续保持优势。到2014年年底,化学学科有95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2013年是89所;工程学有83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材料与科学有65所,临床医学有53所,物理学有35所,植物和动物学有28所,生物学有29所。这里面只有临床医学比2013年有所下降,2013年是56所。

  这些传统性的基础学科一直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人才集中、科研经费宽裕,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一些高校的优势学科的学术竞争力比较强,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比如进了1%的学科同时进入世界前100名,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前1%。这样的高校,到2014年年底有24所高校,2013年只有18所。这样的学科,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有5个,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有3个,复旦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有2个,武汉大学等17所高校均有1个学科。

  能够进入世界前50名的学科更少了,比如:清华大学工程学进入世界第8名,材料学进入世界第9位,化学占28位,计算机是39位,有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名。浙江大学的化学排在世界23位,材料科学排在世界第29位。

  整体来看,我们有8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名: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药理学。前50名的学科有5个: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

  去年年底我国高校被引用论文的总数进入世界前500名排名的高校有14所,北京大学排在世界第154位,清华大学排在世界第189位,浙江大学排在第182位。有关这些大学的数据,我是从2006年就有的,每一年的进步速度,最明显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山大学,都是20%以上的速度在前进。

  至于学科排名,因为ESI机构总数每年不一样,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大学的发展趋势,我们采取“引文总数排名/当时机构总数”的对照关系,来看增长的情况。2012年以后基本上是一个平缓或者下滑的趋势,所以说我们前几年增长的很快,现在的形势非常不乐观。

  整体上来讲,在综合交叉学科和空间科学上,这14所学校还是空白;在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中,以上14所大学都进入了世界前1%。经济学、商学、微生物学、心理学学科,只有1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这是整体的情况。

  根据最新的ESI引文的总数,到2014年年底,22个学科全部进入世界前1%的大学,全世界只有31所,比2013年多了4所。这31所学校,大家都耳熟能详:加州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这是国际上的情况。

  如果把论文被引用量排在300位以内,来定位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综合国际影响力,根据2014年年底的数据,我们国家现在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这7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比2013年学校数量增加2所。

  如果结合大学对自己的定位和规划,又可以将世界一流大学氛围3个档次:前100名为世界顶尖大学;101200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201300名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那么,我们现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南京大学、中科大为知名大学。

  如果说对于22个学科的不同评价机构来划定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分为3个档次,比如某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的科研机构为世界顶尖学科;进入1%5%为高水平著名学科;进入5%10%为知名学科。到2014年年底,清华大学工程学科就进入了该领域世界的前1%这样一个行列,可以称为世界顶尖学科。其他像上海交大、浙大等,都是世界上著名学科。 化学学科上,浙大、清华、南大、北大、复旦、中科大、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都是进入了世界知名学科;临床医学上,上海交大、北大、中山和复旦也都进入世界5%10%的范围。

   

要做就做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教授

  

  刚才受几位领导讲话的启发,我也谈谈我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解,对科研的理解。

  什么叫做世界一流大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界定,这就取决于主观认识和评价指标的设计。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比较的概念,理论上世界一流大学在各种指标比较下都是一流的,但是跟大家开玩笑地说,我们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美国的总统,美国的大学也没有出我们的中央委员,所以说没有绝对的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相比其他同类大学比较而言,在一定评价指标上相对排名靠前而已。

  另外,世界一流大学更多体现在举世公认的水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才子有巨大的吸引力。不仅仅要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实力,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出对政治突出贡献的人,还需要拥有在若干领域对科学和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教授。

    其实,判断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大学,我自己还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外国留学生是不是愿意来留学。如果外国留学生数量能够占到该校学生总数的20%以上,这所大学就可以算作世界一流大学。昨天我看到一个材料,我们的大学整体影响力还是比较低,在跨境办学方面,现在世界上差不多有600多所大学在我们国内提供教育,总计2052个项目。而我们国家走出去提供办学只有3所学校,92个项目,这个比例的差距还是很大。如果我们实力真强的话,我们应该能走出去,能够让我们的教育被全世界认可。

  我有个不同的观点,可能会受到大家的批评。世界一流大学对应的是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是精英教育阶段,而我们国家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大学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公平和质量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当高等教育发展到普及阶段,社会追求的是性价比,所以说多样性和综合性就没有了统一的指标。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该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形成并保持下来,精英教育阶段全社会集中人力、财力重点保证,造就了一些著名的大学;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不再是人们仰望,而成为多数人必须的时候,再集中资源为少数人办成所谓的精英大学,就会受到多数人的垢病。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是科技工作者,我曾经多次参加科技评审,包括基金、人才、奖励,大家对科技评价的意见很大。如果你要以十年为一个跨度来想这个问题,我们的科技评价正逐渐朝着更加合理,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在发展。70年代时,官员说了算,谁水平高,科研经费给谁。80年代就不能说光行政部门说了算,得评一评,这时候专家要自己评,你好我好他也好的结果。到了90年代,咱们得比论文的数量。差不多过了十年,大家都有论文了,到2000年又开始比期刊的影响因子。

  无论规则定得如何公正,都难免受到专家知识面的限制、人情世故的影响。现在,又过了十年,科技评价应该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现在特别主张专家名单公开。今年我们国家奖励的评审开始了,事先不公开,但是事后一定公开,已经是有一个进步了。十年上一个新台阶,有了互联网,我们要靠客观数据的积累,要让学界广泛参与,包括专家评审的比重要作相应的考虑。

  科技评价我不讲了。期刊影响力一定不要跨学科比较,它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多少,也包括社会的关注度,也包括作弊现象。大家可以看一下,从Google Scholar公布的影响指数排名来看,排在第一的是Nature,它过去5年发表的文章被引用至少295次。如果你搞经济学研究,没有上过这个网站,你的研究至少落后十年。排在第五位的也是一家网站,ARXiv。网络发表论文逐渐成为学术教育的主渠道。

    科研人员要有基本素质,你们对学生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灵感和想象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不是说谁都可以搞科研,如果没有敏锐的灵感和想象力,就想像不到科研的突破点。

  社会上经常争论搞科研重要还是搞教学重要,其实教学和科研对教师来讲都很重要,大学老师既要有良好的科研成就来提高教育质量,也要有高质量的教学推动科研水平。

  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你的工作是如何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进展是什么,要有个交代;你还要做好对后人的交代,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科研人员要对自己的内心有交代,你的研究对人类有什么价值。最后一点也很重要,科研人员一定要做好对同行的交代,我的数据真实,我的结论可靠,同行可以放心地引用参考,这是作为一个科学家起码的品质。

  如果说要做世界一流大学,那么你的教授也应该是世界一流的。世界一流的教授在国际会议上不光要有声音,也要能做主旨发言。在国际期刊上不光要有文章,要能当编委。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不光是交钱做个会议,还要能当轮值主席、当主席、当会长。

  在座的,如果说现在我们还做不到世界一流大学,那我们就做国内的一流大学。如果还做不到世界一流的教授,那么咱们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是不是做了主旨发言;国内学术期刊的编辑部是不是设在咱们学校,咱们是不是主编,是不是编委会主任;在国内学术组织中,咱们是不是会长,是不是轮值主席;国内的科技大奖、教育部的奖,咱们是不是有……这些,都可以先做起来。谢谢大家。

 

资讯
更高清图像的精确理解、更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更强的图像解析推理能力,还能结合图像推理和生成,...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新闻记者证管理办...
11月8日,由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七届深圳食品安全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一流期刊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提升学会主...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
韩大匡院士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0月23日,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合肥成功召开。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