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

作者: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9-07-22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一下学习体会,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为了说明这个题目我引用了这张图“鲤鱼跳龙门”。我们都知道鲤鱼跳龙门是一种成功的标志,假如说水位离龙门有十仗高,再好的鲤鱼也跳不过龙门。我们如果把水位抬的足够高,有可能让千千万万的鲤鱼跳过龙门,这就是一个基本比喻。

    我准备谈四个问题:第一,新常态和创新驱动;第二,发达国家在创新驱动方面的经验;第三,中国的瓶颈;第四,创新服务的框架。

 

  

驱动式创新:对单打独斗说再见

   

  新常态,大家知道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法,三个标志:速度、结构、动力。速度放缓了,结构要调整,怎么调整?就是动力发生变化,需要依靠创新。现在一段时间速度会慢下来,也绝对不是传统模式的那种速度的放缓,而是要为创新转变结构,腾出更多的空间。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也对经济的创新驱动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说法,一共9条,不说了。咱们这里有一点,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改是改什么?可能重点还是要改革政府。政府要大力简政放权,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所以提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新的形势下,有一个新的创新的高潮,并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而且是全社会的事情都要来参与。新常态不仅是经济的新常态,同时带动的是社会改革、经济改革、国际关系的改革。

    什么叫创新驱动?创新的定义应该说中国是从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转向了创新驱动,这就是谈的驱动问题。创新的理解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创新的定义就是从创意到形成价值的全过程。这个价值既包括社会价值,也包括经济价值。不产生价值的所谓创新,不会纳入到创新的行列当中去。所以创新过程中要有很多竞争,要有很多较量,特别在国际竞争中这种较量是非常严峻的。

    创新就要有一个链,一个网,单打独斗是做不成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就要有创新的思维、方法乃至于工具。另外除了技术创新之外,也要考虑管理创新,乃至于体制机制创新,总而言之一句话,创新要解决的是系统有效,而不是局部环节的过分放大。

    我们理解创新,我们过去认为研究开发是创新。是的,它是。它是从基础研究技术到应用到推广,它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正向的体系。实际上我们现在谈到的创新,既然形成价值必须要与产业和市场结合。市场生产环节、产业环节也有许多创新。一个产品从小试、中试到生产,前进一步都要有新的技术介入,这是产业链中有创新。市场链也有创新,从商品供应销售留出,一直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也需要创新。我们把创新看作是研发链、产业链以至于市场链,三条链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形成螺旋式上升。价值规律、市场配置资源在创新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创新应该有几个特点:

    第一,创新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能够产生盈利点;

  第二,互动的信息共享;

  第三,空间与时间的重组;

  第四,一个新的创新要能够组织和管理更加复杂的文明,这就是创新文化建设问题。

  同样,创新也分为不同的层面类型:

  第一,思维跨越。高级层面上说,思维跨越是一种革命,从口传到电信,从手算到计算机都体现了这种思维的跨越。

  第二,创新方式。我们都知道从有线到无线,这些都是创新方式改变了。像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他们的营销方式、运作方式上出现了改变,所以它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冲击。

    第三个层面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突破往往是一种颠覆式的,它把旧的技术完全淘汰,而且有可能重新占领一个新的市场。

    第四是工艺改革,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流程,流程的改进。

    第五是发明革新。

  每一种创新都很重要,但是不同层面的创新,往往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不同作用。越高层面的创新,它对整个世界的推动乃至于整个产业影响都是大的。

  我们谈到一个创新是驱动,创新驱动力在哪?我们用真正的思维方式理解这个创新驱动力,一个是牵引式,一个是驱动式。这张图表示了牵引和驱动的关系,横坐标谈的是马拉车,比如说研究马、马的育种等问题,成果都固然很好,但突破不了一个局限,这个局限就是马跑的速度。这就是牵引式。

  转变成驱动式的创新,就要产生内升动力,推动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从过去马拉车,以后到火车、飞机、轮船,我们谈的驱动要产生内升动力,这个内升动力应该是全社会,各种各样的力量。

  

看外国怎么打造创新软实力

   

  我们既然搞创新驱动,就和发达国家比较一下,看看如何洋为中用。美国、以色列、德国以及韩国,他们的创新驱动,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软实力是指持久性、规模性、人才机制。

    先从美国说,美国的优势到现在还是多层次的,我们要认识到有三个基本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全世界70亿人才向美国流动;第二美元是全世界金融乃至石油的结算工具;第三文化价值观主导地位。

  中国弱可能还是弱在我们创新大环境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美国的创新我们研究了很多,它有两个创新轴:一个轴上是西部硅谷,另外一个轴上是刚刚起步的东部,以MIT和哈佛为中心的波士顿。这两个创新轴此起彼伏。

  先谈硅谷,我们忽视了一点,它在创新过程中的软环境建设。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有一批教授,他们既懂专业也懂市场,他们为很多中小型企业做了商业策划书。这是斯坦福的品牌,将从创业开始一直到产业链的整个创新过程全程设计出来,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会有东部创新轴呢?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美国认识到一个问题,世界的竞争不在于规模的竞争,而在于翻新。所以他们把创新和人才配合结合在一起,认为年轻人是未来的主要消费者,是主导。这就要了解年轻人的诉求,根据年轻人的意愿来设计产品,设计教学。像哈佛大学的大学生,头一年不分专业,就是创意设计,让每个人都能够突发奇想,再根据学生的理想去设计课程。他们认为世界上80%左右的研究效率非常低,原因在于没有把握正确的问题。所以实现创意,是创新的首要内容。

  第二步就是让理想的愿景落地,在干中学。不是按照物理化学这种学科来分,实现一个年轻人的理想,实现他的创意,需要哪些知识给补充,需要什么学什么,这样鼓励他们去创新。同样,他们认为完成任何一项创新产品都不是一个学科可以解决的,不要按照学科来分类,而要按照需求来分类,就是市场来导向。

    第三要让创新的链条连接,他们都有一个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大学里有很多有经验的创新教授为年轻人进行辅导,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开始进入市场。

    第四让未来的市场生辉,通过未来的需求捕捉市场机会,他们认为年轻人是朝气蓬勃的一代,要让年轻人去设计他们的未来。

  美国提出恢复先进制造业,我们以为它在吹牛,实际上我们到MIT一看,真不是如此。它恢复先进制造业,就是有很多年轻人的创意带动了许多新的产品,这些产品相当多。比如说用电子感光材料做成的电子墙,屏幕可放大和缩小,可以放在屋顶上。再比如移动照明功能玩具、新的穿戴设备,新的发电设备等。因为年轻人的设计,美国提出了一个口号,在未来十年内,世界上50%的传统产品都将被他们的创新产品所替代。我们现在也在搞追赶战略,追赶来追赶去,过一段时间50%的东西都被淘汰掉了,所以创新充满着竞争。

    再说一下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创新的国度,以色列犹太人口占世界人口0.3%,但是犹太裔的科学家占世界22%。犹太民族在创新方面是非常强的。我们研究总结了犹太人的创新有哪些特点。

  第一是创意。他们的教育体系是做两件事情:激励和方法。教育体系从小孩开始,让他们能够有创意,有不同的想法。在以色列,在犹太人居住的地方有很多研发中心,他们卖的就是创意。像信息高速公路、3D打印等等,这都是从犹太人、从以色列手中被美国人买去了,创意设计是他们的核心。

    第二,他们不信邪,不信权威,通过争论来解决真理的追求。

  第三,从危机和未来两个角度开拓。因为历史原因,以色列的民族危机意识非常强,不论做生意还是做创新,他们随时考虑危机的可能性,有一个严格的创新风险判别体制。他们绝不与现有格局去竞争,绝对不追现在做大做强的一些产业,而是想方设法去研究替代现有最优势产品的新产品。

    第四,方法引领。他们有一系列的创新的工具,通过这些创新工具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第五,发达的创新服务业。有些企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科学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在哪中国还没有创新服务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创新服务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来做,没有纳入到市场当中去。

  至于德国,大家知道他们提出了工业4.0,影响非常之大。德国工业4.0就是互联网+制造业。创新服务业是德国政府的主要职责。他们有不同类型的创新服务业,比如大学创新教授在德国是最受欢迎的一个职务,创新教授能够引领年轻人向产业去发展。他们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开始创业,我们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还要去工厂实习,还要到外国重新深造,我们周期非常长。

  韩国创新也值得我们关注。60年代到90年代,韩国主要是集政府之力解决各大行业的共性技术,政府购买之后要把这些共性技术研究的成果向所有的企业开放,使他们企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宇、三星、现代都是那个时候起步的。90年代之后开始进行的创新,主要是落在创新服务上。

  

中国创新驱动的瓶颈

   

  第一,适应新的形势。创新是竞争性的。BAT很少得到政府支持,他们为什么成功呢?他们没有束缚。为什么BAT的许多股份是外国公司呢?中国不差钱,为什么没支持它呢?我们没有这种眼光,没有这种评价体系,没有创新服务的全方位支持。

    第二,我们的人才教育要转向创意,而不是学已有的知识,更多是发现新知识。

    第三,管理模式。

    第四,创新生产方式。中国目前许多研发还是小农式的生产,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在一个实验室搞研究,这是小作坊的生产。新的创新环境下要像工厂那样批量生产知识。

    第五,市场意识。

  第六,创新融资。

  

互联网+创新服务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国创新服务正处于初期阶段,我们必须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把这个问题解决。

  第一,我们过去30年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碎片化严重,现在要做的就是碎片化的创新整合在一起,包括为创新服务的一些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必须要有包容性,它不是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部门能做到的。它关系到整体效益,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形成整体的互动,是我们的大事情。

  第二,创新服务的核心要搞新的资源配置。

  创新服务要有一个质量保障,包括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文化,这些恰恰是我们才刚刚开始的。创新服务体系要解决什么问题?一是科技产生工程化市场化问题,二是技术管理问题,三是实验测试平台,让企业能够轻松地去发展。创新服务既要考虑创新,同时要考虑创业。创新是产出,主要是朝着提高效率去发展,创业是解决就业,提高人的素质。

 

 

  这是一张图,创新服务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从知识挖掘到市场开拓,各个环节都不可缺少;金融机构、法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专利维护,这些不同的部门如何融合在一起?这就是给我们一个课题,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业如何搭建一个创新服务平台,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创新服务平台的布局要有解决的方案,要有商业模式,同时要有发展战略。创新服务要有创新服务的产出,把供给和需求结合在一起,把智力资源价值能够提的更高。智力劳动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体力劳动,如何在创新中体现智力的产出和管理的效率,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刚才谈了一个问题,一个发明,有人认为值1000万,有人认为值800万,为什么有这个差别?一个发现可能市场价值并不高,通过发明再提高后,就不能用市场的价值来衡量,这是递进的。我们要让每个环节产生盈利点,把盈利点的评价体系要真正建设起来。下一步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建立起创新服务体系,建立高速的交通网络和量身制定的专业化服务。而政府要学会购买服务,而不是主导某项工作。

  

刘燕华的创新启示录

   

  第一个启示,创新服务是创新环境体制机制问题。我们生产创新要提高生产力,现在需要改善创新的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提高。

    第二,创新服务专业化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创新服务业在中国南方发展得非常之快,第三方创新服务机构活力越来越强,在北方稍微弱一点。我们的重点是朝着知识加工和知识组合产品发展。

  第三,我们的建设要点要发生转变。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推动创新服务业发展;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调动社会的积极作用;要从生产成果到经营成果转变。

  这就是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最后我谈一下我的思考,通过创新研究之后,我觉得在创新过程中,经营比生产本身更重要;研究用户比研究单项技术更重要;拉通产业链比提高生产能力更重要;知识加工比知识生产更重要;创造消费比适应消费更重要。

    知识产生价值,中国的创新一定会带领中国站在世界价值链分配的高端,再次祝贺各位取得成功,谢谢。

 

 

资讯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市福田区河套...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一场跨学科的重要学术盛会...
全国科技大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今年的...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着技术的迭代在迅速变化。...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
更高清图像的精确理解、更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更强的图像解析推理能力,还能结合图像推理和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