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大师风范”陈洪铎:戎马一生 家国情怀

作者:本刊记者 马丽娜 吴 彪 李 桐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8-08-30

导读: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而是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是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80多个春秋走过,身经百战,戎马一生,大师风范。而今,陈洪铎心里那一抹家国情怀也愈来愈浓......

 本刊记者  马丽娜  吴 彪  李 桐

 

 

 

  ——他虚怀若谷,宁静致远;他忧国为民,戎马一生;他有着精深的专业造诣和渊博的知识;他对后辈倾囊教诲和倾力提携......大师风范于他,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这是对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名城绍兴的最好描述,这里是春秋时期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而提到绍兴这座人杰地灵的江南之城,不禁让人想到大文豪鲁迅、大教育家蔡元培、爱国女英雄秋瑾......这里不仅是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更是名士之乡,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鲁迅故里、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都在这里。
  今天,同样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从这里走出。他,就是戎马一生,始终抱有家国情怀的陈洪铎院士。现已85岁高龄的他,对于故乡,铭记更多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忍辱负重复国图强的雄心壮志!
  

弃理从医,书生不忘忧国


  1933年2月18日,陈洪铎出生于绍兴这座古城。少年时就读于以革命先烈或文豪命名的成章小学、锡麟小学和鲁迅小学,青年时则受教育于鲁迅、蔡元培、秋瑾等任教过的绍兴中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的陈洪铎,从小就怀有浓烈的爱国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图强的故事,更是时刻激励着他。
  1949年,16岁时沉迷数学之美的陈洪铎考入了上海同济大学数学系。而不久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可以说改变一生的决定——弃理学医。新中国的诞生,激励着无数像陈洪铎这样对未来和光明充满无限渴求的人。羿年,17岁的陈洪铎不顾家人反对,考入远在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因为在那个时候,“东亚病夫”的帽子还没有完全脱去,这对陈洪铎来说如鲠在喉。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医科大学是当时唯一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医科大学”。
  大学期间,陈洪铎发现中国人写医学论文常常要大量引用国外文献,国际医学学术会议的主角也几乎全是外国人。在那个时候,我国医学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这种现实状况让他忧心忡忡。于是,陈洪铎暗暗下定决心,立志要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一番贡献。
  1956年,陈洪铎毕业留校做皮肤科医生,而在那时,这类医生少之又少。为什么选择皮肤科?陈洪铎说:“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皮肤上,皮肤病是各种疾病的呈现。”
  陈洪铎在门诊出诊,发现一名患者脸上癣的颜色异常,就认真询问其病史,当他听说患者饲养的家兔身上也长了癣时,他的脑子里立刻闪过了一个念头:“家兔会不会是病菌的传染源呢?”他连夜来到了患者所在的家兔饲养室,对每一只兔子进行仔细检查,结果发现兔癣和人癣的致病真菌完全一致。经过多次研究后,陈洪铎的预想得到了证实。他也因此成为国际上第一个证实家兔是须癣毛癣菌传染源的人,而这时的他才30多岁。
  1966年到1976年,十年动荡期间,陈洪铎和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遭到了迫害,被打成“白专”道路上的典型,但这并不能动摇他坚定的志向。住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陈洪铎白天要坚持工作和接受“改造”,晚上冒着风险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英、日、俄3门外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始终不改自己的初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科学界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为了尽快缩小我国在医学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陈洪铎决定走出去!1979年,从未停止过学习的陈洪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专攻免疫学和皮肤病学。
  

争分夺秒,揭开“朗格汉斯细胞之谜”


  100多年前,德国学者朗格汉斯利用氯化金染色在人的表皮中发现了一种树突状的细胞。这种细胞就以这位德国学者的名字命名为朗格汉斯细胞。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为表皮非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数量极少,散在分布于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能获捕和处理侵入皮肤的抗原,并传递给T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现已证实它起源于骨髓而进入表皮,它与移植物宿主排斥、原发接触致敏和免疫监视等许多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是一种重要的、有摄取作用并能加工及提呈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这是诸多学者争相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陈洪铎在研究皮肤移植过程中,根据“田鼠颊囊和人角膜移植后成活率较高,但两者又都缺少朗格汉斯细胞”这一事实,大胆提出了一种设想:移植物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可能对移植物是否被排斥起决定性作用。于是,他决心揭开“朗格汉斯细胞之谜”。
   宾夕法尼亚大学有着270多年的历史,拥有世界著名的免疫学家,同时也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和条件。这让陈洪铎感到幸运的同时也看到了更大的现实差距,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使着他在研究之路上分秒必争。 
  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和成果带回祖国的陈洪铎,除了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外还同时承担了其他多个科研课题。时间紧迫,因为午饭后爱犯困,陈洪铎干脆不吃午餐,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买食品也需要时间,陈洪铎出去一次就买回一个星期的。房间里没有床,他也没时间去借,整整在地板上睡了2年多。在美国的近3年时间里,工作到深夜已是他的日常。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千次的实验,陈洪铎成功了。做实验时的手术剪刀把他的手磨出了血疱,后又变成了老茧,但这在他看来都不值得一提。他一举取得了诸多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多项属国际首创。他初步揭开了朗格汉斯细胞之谜,在国际上第一次用动物实验证实了朗格汉斯细胞在免疫排斥中的重要功能。他还提出,在器官移植中如果把朗格汉斯细胞和类似的细胞设法消除掉或加以更换,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把这个器官移植到任何个体身上。这一发现,为人类的器官移植和治疗肿瘤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归心似箭,“我的事业在中国”


  在美国的3年,陈洪铎的努力和杰出的成绩,得到了美国和其他外国学者的公认和钦佩。“陈洪铎”这个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熟知。美国、日本多所大学纷纷邀请他去讲学。他还受邀到世界皮肤科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破格聘请他为客座教授。一位中国的讲师被聘请为外国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更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1982年,完成学业的陈洪铎,迫不及待要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前,他用自己节余下来的大约2500美元,购买了当时在国内很难买到的设备、试剂和图书,整整装了6个大箱子。当他听说有一艘国内货轮停在费城时,他急忙赶去同船长商量,求他们捎带回祖国。当年6月,陈洪铎带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资料和实验记录,带着他这3年里争分夺秒学得的知识和成果,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在回国之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及埃维实验室曾用优厚的待遇再三挽留陈洪铎,试图说服他能在美国长期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导师塞尔维斯教授还特意把陈洪铎请到自己的客厅,做最后一次挽留。他真诚地对陈洪铎说:“我希望你留下,不仅是出于师生之情,而是出于事业。你是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我们学校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实验设备,两者结合起来,你将为人类医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导师的真诚和期待,以及3年里的帮助和培养,也让陈洪铎非常感激。但陈洪铎说出了一个理由:“我离开妻子孩子多年了,我十分想念他们。”陈洪铎知道这么说,西方人一般不好拒绝,没想到的是导师却说:“如果你能留下,我就把你的夫人和孩子接来。”面对导师的诚意,陈洪铎只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说:“我是为了振兴中国的医学事业出国学习的。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我们的设备暂时是比较落后的,但正因为落后,才需要我们去改变”。而正是这番赤子之心,真正打动了导师,导师还答应他:“你是中国最为出色的人才,你回国后,需要什么资料和实验物品,尽管来信,我将全力援助。”
  就在归国途中,陈洪铎接到了当时正要召开的世界皮肤科大会的邀请,请他到日本东京宣读论文。会上,大会主席介绍说:“下一个发言的是美国的陈洪铎教授。”而这时,只见陈洪铎大步走上讲台,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他掷地有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是在回归祖国的途中,来参加这个大会的”。宣读完论文后,会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回到母校后,校、院领导问陈洪铎生活上有什么要求,他只说:“生活上我无所需求,只希望尽快成立一个实验室,把我在国外进行的科学实验继续下去。”
  

家国情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1982年回国后,陈洪铎在中国医科大学创建了临床免疫学研究室,继续开展对朗格汉斯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临床免疫研究室在他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一路发展壮大,于1999年被评为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1983年起,陈洪铎担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2002年该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为了扶持年轻人的成长,陈洪铎主动辞让科主任一职。1988年至1994年,陈洪铎担任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主任兼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后任名誉院长至今。
  多年在专业领域的不懈努力,陈洪铎在国内外皮肤性病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在皮肤免疫学、皮肤病理学及皮肤性病临床等方面造诣颇深。通过对H-Y抗原的研究,他在国际上首次证实成年个体即使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导致对弱移植抗原的耐受,因而在理论上肯定了器官移植时克服“弱不相容性”的可能性;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在皮肤内的转换规律;发现朗格汉斯细胞的分布规律及其在皮肤肿瘤中的消长。此外,他还发现角质形成细胞具有多种免疫学功能,维甲酸可促进紫外线所致结缔组织损伤的修复等。2012年,陈洪铎摘得具有“中国医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吴阶平医学奖,该奖也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最高级别的个人奖项。而该奖的获得对陈洪铎来说,实至名归:他在皮肤病性病临床工作了60余年,在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研究中,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有实际价值的贡献;他推动了免疫学的前进,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学海无涯,而生也有涯。只有一浪胜过一浪,青出于蓝胜于蓝,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陈洪铎深谙青年人才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青年一代人才的培养。因为他清楚,自己就是新中国培养出的那一批年轻人。历史和现实也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重视教育,教育不光是学科学,更要学如何做人,这个非常非常重要。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也是科研工作的希望。正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寄希望于年轻人,所以对年轻人要严格。首先做人要实事求是,而这也正是做科研必备的品质和素质。我认为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实,不要弄虚作假。”陈洪铎语重心长地说道。多年来,在科研工作及管理工作中,陈洪铎处处关心和扶植青年教师及学生,悉心指导他们撰写论文,推荐他们出席国际会议,创造条件送他们去发达国家世界一流的学科进修。
  陈洪铎主持皮肤科工作以来,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世界著名学府建立了协作关系并保持了良好的学术往来;他还选拔一批青年分别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深造。而当年那些出国学习的年轻人,如今大都已回国并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力量。而学生们学有所长之后立志效力祖国的决心,无一不是受陈洪铎的深深影响。
  谈到科研之外的业余生活,陈洪铎坦白讲道:“这二三十年来没看过一场电影,不是不愿意看,而是真的没时间。现在还不会用电脑,一直就是全身心投入科研,精力有限也没有时间学电脑。”如今,1933年生的陈洪铎院士已85岁高龄,依旧精神矍铄。每天晚上,他都会坚持看新闻联播。
  当记者问他如何总结这几十年的科研历程时,他很坚定地说道:“卧薪尝胆,团结苦干,实力政策。”“我出生在古代春秋时代越国的都城绍兴。古人越王勾践尚能卧薪尝胆,我们新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岂能不为祖国奋斗拼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出更伟大的成绩。”尽管这一生成绩斐然,但陈洪铎从来没有满足过,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他始终要求自己向国际最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看齐,他始终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要让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水平同国外发达国家一致。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而是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是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80多个春秋走过,身经百战,戎马一生,大师风范。而今,陈洪铎心里那一抹家国情怀也愈来愈浓......
  
   
  
专家简介:
  
  陈洪铎,中国工程院院士,皮肤性病学专家。1933年生于浙江绍兴,1949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数学系,1950—195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后毕业。1956—1983年,中国医科大学医师、讲师;1979—198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留学,任客座教授。1983年至今,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兼主任医师;1985—200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1988—1994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主任兼附属第一医院院长;1994年至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誉院长。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教育部及辽宁省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担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客座教授。
  陈洪铎在皮肤免疫、医学美容及皮肤性病防治方面有高深造诣,是我国朗格汉斯细胞研究的奠基人。他多次成功主持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尤其是他作为大会主席召开的第五届亚洲皮肤科学大会、第九届国际皮肤科大会、第九届和第十届国际美容皮肤科大会、第一届和第七届泛亚太皮肤屏障研究学会年会,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截至2018年7月9日,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18篇,其中英文文章264篇;主编、合编及主审著作37部(其中英文专著10部,包括主编2部),专利22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日本专利1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吴阶平医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科技功勋奖等荣誉,以及国际皮肤科学会突出贡献奖、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表彰奖和国际皮肤美容外科联盟荣誉主席等国际荣誉。
  他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已培养硕士、博士生共40多名。陈洪铎所在学科已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创新团队等,所在实验室被评为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及辽宁省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