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两会上的“科技”亮点

    发布时间:2018-03-08

导读:  两会的舞台,少不了科技这一角色。手机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30%、政府工作报告上的二维码、“快舟十一号”火箭计划年内首飞……一起来看看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科技”亮点。

 

让人民有科技“获得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创造“美好生活”离不开科技创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需要科技提供强大支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科技惠民重在谋划和实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战略任务提供支撑”,已被科技部列入2018年重点推进的10项重点工作之一。推动科技支撑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已经做出具体部署,今年科技赋能民生将结出新的更丰硕的果实。科技创新正从融入经济主战场向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

  普通公众对于科技带来的生活改变感受明显。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诸如移动支付、网购、网上订餐、即时通信、网约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深刻改变百姓生活,带来工作生活上的极大便利。科技让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方便、简单、舒适。

  而在国家层面,政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科技部统计显示,目前依托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成覆盖2183家医疗机构的新型协同创新网络,慢阻肺、脑卒中等领域的国际医疗指南被改写,重大疾病防控有了“中国方案”;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全面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河北塞罕坝坚持科技兴林,内蒙库布齐推动科技治沙,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者、引领者。

  当前,环境保护、保障健康、消除贫困的挑战依然艰巨,而新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有力支撑污染防治、健康中国和精准脱贫等重大任务的实施,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明确科技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科技创新创造的红利,必将更多惠及广大人民,人民群众的科技“获得感”也将持续稳步提升。

 

取消流量“漫游”费

 

  35日上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刚刚提到建议取消流量“漫游”费,工信部部长苗圩就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谈到,这条建议收到了全场代表委员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

在去年91日起,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已经取消的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取消流量“漫游”费,可以说是对“提速降费”的继续深化,也是对当前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精准回应。

  如果说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一着眼于降低通话费的改革,是“提速降费”的第一阶段,那么,进一步提升网速,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则可称之为是“提速降费”的第二阶段。

  应该看到,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下和未来,社会的主要通信、生活、生产方式,都将以网络为主导,像过去的手机通话,其实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减。与此对应,网络“流量收入”也早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最大收入来源。在这种时代趋势面前,“提速降费”的主要任务,自然也就从过去的降低“话费”转变为,提高网络运行速度,降低社会的上网成本。

  具体看,这一块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手机流量费用的降低。这次要求取消流量“漫游”费,实际也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机流量。这几年开始实施的“流量不清零”,可算是对降低手机流量费的一种间接回应,但力度并不明显。因此,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除了取消流量“漫游”费,还要降低移动流量每G每个月的资费水平,这两项措施加在一起,在年底前要比去年下降30%以上。这算直接降费,但揆诸现实,也要防止不同的流量套餐设计来削弱降费力度,降费就应该更直接、更透明。

  二则是“网费”的降低。这主要表现为家庭宽带费、企业宽带费、专线使用费三个方面。其中,直接降低收费标准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得通过继续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家庭和企业的“联网”成本。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囿于条件限制,民众连接宽带的成本要比城市高出不少。事实上,在2015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这也应该是下一阶段“提速降费”的题中应有之义。

 

 “快舟十一号”年内首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计划年内采用车载移动方式发射,以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

  2017年初,“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实施“一箭三星”发射。“快舟十一号”是快舟家族新成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科技委主任胡胜云5日表示,“快舟十一号”起飞质量78吨,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5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吨,主要承担4001500公里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

   “快舟系列火箭是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商业航天的代表作,最大特点就是‘快’。研制快,普通火箭需要一年以上才能研制出来,快舟系列可在半年内提供定制化服务;发射快,普通火箭发射准备周期至少需要一个月,而快舟系列火箭一个星期就能完成发射,大大缩短微小卫星组网准备周期。” 胡胜云说。

 

 “嫦娥四号”下半年发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4日介绍,计划于今年实施的“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将分两次发射,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原位和巡视探测。

  由于在月球背面无法直接与地球建立通信,我国将在上半年,先向地月L2点(拉格朗日2点)发射一颗中继卫星,这在人类航天史上也属首次。

  中继卫星可以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获取的科学数据传回地球,并通过中继提供“嫦娥四号”软着陆及月面工作期间的测控支持。同时,中继卫星上还将携带一些试验载荷,开展科学探测和新技术试验。“嫦娥四号”探测器则计划在下半年发射,最终登陆月球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

  赵小津说,要实现“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需突破四项关键技术,包括复杂地形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着陆,地月L2平动点轨道设计与控制,地月L2点远距离中继通信,以及同位素温差发电与热电综合利用。

  此外,赵小津透露,我国正在规划探月四期工程,未来或将建造月球基地。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