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毛明:亮剑劈风雨 铁血兵工魂

    发布时间:2015-06-25

   他不是军人,却如军人般坚毅果敢;他不是军人,却用一腔热血诠释军人的内涵。他与共和国风雨同行,30年如一日,以军人般的意志与忠诚,伴随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步伐,在引领装甲战车先进技术的征途中矢志求索。他就是99A主战坦克总设计师—— 

 
——此文献给中国兵器首席专家、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的开拓者毛明及创新团队
首席记者 刘德英

 

   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4”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中,解放军99A主战坦克首次震撼亮相。它以一流的机动性能,风驰电掣,一路狂奔……马力和速度都明显超越对手。相比于世界坦克强国的发展,起步晚了30多年的中国坦克,这一回,终于穿越历史的风烟,带给了世界一个无限的惊叹!
惊叹过后,该型坦克的总设计师,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篇将他誉为“军工十大国宝级人物”的微信帖子,至今仍在广为传播…… 当各大媒体都想采访他,全世界似乎都想挖掘有关他故事的时候,我作为《科学中国人》首席记者,荣幸地走近了他——毛明。

上篇  青春如焰   
                   

   在他心中,深藏着一片橄榄绿,那是心灵深处最靓丽的色彩。为了这一抹橄榄绿,他发愤学习,从童年到少年,从大学到硕士、博士,他如焰般的生命热力四射,熔去了童年的幼稚,闪耀着青春的勃发……一曲精忠报国的生命壮歌也由此拉开帷幕。               
                                                               ——采访手记

   对毛明来说,成长的岁月犹如一条河,每一朵浪花都装着儿时的往事。
   1962年出生的他,与同龄人一样,经历了与“文革”共同成长的童年。“那时,母亲常挨斗,我也要跟着去开荒、修水库……”他苦笑着。其实,他母亲仅仅是一位普通农妇,父亲也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只是,在那唯成份论的年代,富农家庭成份的母亲无可逃避地成了屡次运动挨批的对象。
   大人世界里的血红政治气氛,让幼小的毛明十分恐惧……细心的母亲考虑到这些,便让他初中时留级一年。虽然个小、胆也小,但生性要强的他,一出校门也会强打起精神。当他看到,身穿橄榄绿的解放军叔叔个个英姿飒爽,好生羡慕……“我要能当兵多好哇!”从此,那一抹橄榄绿,给他带来了朦胧美好的向往……
   毛明是幸运的,他遇上了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成为79级大学生,命运由此得到改变。
   行走在葱茏绿色掩映下的校园小道,呼吸着浸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空气,毛明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他发奋读起书来,啃英语,背单词,尤其对数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天份,不知做了多少微积分习题,也不知翻破、翻黑了多少英语课本……
   毕业前夕,他报考了素有战车研制“国家队”之美誉的兵器201所军用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准备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他以为,201所是部队的,可以实现自己携笔着戎装的军人梦。
   1983年,他从33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全所6名被录取的研究生之一,可谓百里挑一。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从军梦并没能实现。
   虽有遗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羽翼的渐丰,他的感悟也在悄然中改变:“兵工人”在战争年代,就是为国家为民族敢于牺牲的代名词,如果只想当军人,那谁来做武器供给?谁来做技术支持?
   毛明始终保持着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工程数学、概率论、复变函数等数学课程,英语、俄语等外语课特别用功,数学成绩总是名列第一,常常考100分,并且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个早早地交卷,深得数学老师周赐麟先生的赏识。
   这时,201所的学习、研究氛围也极其浓厚,在行星变速箱、有限元方面的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毛明师从的李连洲导师是位留苏副博士,主要指导毛明从事自动变速箱换挡规律和换挡品质的优化研究。
   而所里的研究条件却很差,60-70人共享一台计算机,而当时编程又很复杂,耗时多,排机难。好不容易排上机,毛明就如同奔上了赛场,总是熬夜到天亮……但每调通一段程序,那股子高兴劲儿真像喝了蜜糖水一样,甜到了心窝里。
   毛明的硕士毕业论文,从研究、撰写到答辩都很顺利,他有关换挡规律和换挡品质优化的研究成果,后来一直作为201所这方面研究与设计的基础。
   硕士毕业,一起入学的5名同学都选择了直接工作,惟有毛明作出了不同选择——考博,继续求学。对学习如饥似渴的他,认为有书读就读,顺其自然,没想太多。
   1986年3月,毛明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相麟教授,研究方向是:运用向量回转法研究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一方面,跟张相麟教授给他做思想工作有关,也跟上海工业大学的陈志新教授有关,两位教授早年就很熟。陈教授一直研究共轭曲面原理,提出了用向量回转法来表示转动计算。这种方法很简便,但由于这种表示方法最后还要转化到直角坐标系中,因此向量回转法不能完全被学术界接受。心情郁闷的他,只好不停地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在国内编著共轭曲面原理的书,而且特别希望国内有追随者。
   另一方面,当时机构学的研究很活跃,内容也很复杂,北航张启先教授、北邮的梁崇高教授在这方面均有建树。而毛明的研究特色,主要是将向量回转法应用于空间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并考虑运动副的间隙、杆系的变形等,即将有限元的思想精髓、向量回转法的新颖性与复杂的空间机构学结合起来,而且应用于车辆上的悬挂导向机构、万向节传动机构等的分析。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
   勤奋好学的毛明,换来了努力的成果:以其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为核心,作为原科工委(现总装备部)一个预研项目“机构运动学理论分析与程序实现”的主要内容。后来,该项目获得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排名第一。这是他从事科研工作获得的首个科技奖,这个奖,也让许多人对青春年少的他刮目相看。
   1989年,27岁的毛明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这时,国内政治形势不稳,出国潮、下海潮来势汹汹,铺天盖地……手攥着北京理工大学军用车辆工程博士学位证书,毛明也在“欲望的海潮”中几番挣扎与彷徨。他看到,眼下中关村的新产品开发热闹非凡,四通汉字打印机、方正排版系统等相继开发成功……左右彷徨后,他也尝试着下海,去了中关村的京海公司,帮助搞产品开发。凭着聪明博学,他作为系统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很快就开发出两个实用新型专利:汽车示载器、汽车换挡提示器。这是他事业彷徨时期的第一份收获: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这时,一封长信转到他手中,是博导张相麟教授的亲笔信,他在深情呼唤自己的学子,回到201所效力,将学有所长献身国防事业。
   导师的语重心长,让他热泪晶莹。这封信,不但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的那片橄榄绿,更让他想起导师与夫人的动人故事: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参试者,奉命秘密出征的测试专家王茹芝教授,与丈夫张相麟在大漠深处的罗布泊一棵老榆树下不期而遇……夫妇俩这才明白,双方保密执行的是同一任务。组织指挥核试验任务的张爱萍将军为此感动,给这棵老榆树起了个名字:“夫妻树”。
   本着对导师的无限崇敬,毛明不再为外界的虚华浮躁所惑,决定重返201所,为兵工事业奉献才智和青春。

二、青春的青涩  成熟的召唤

   1989年9月,重返201所的毛明,内心还是有种异样的感觉,当年百里挑一考研来的6人,出国的出国,下海的下海,如今只剩下了自己……但有一种预感是清晰的,此行,注定了一生的兵工缘分。
   毛明分配在传行操研究室操纵组。这时正好原科工委组织开始“传动专项”的立项论证,因他具有行星传动运动学、动力学和换挡规律换挡品质优化研究的功底,被安排参加传动专项。期间,他干得很卖力,也很出色,而且也有幸认识了一批业内专家,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期间,专家毕可炜对传动的热爱,对工作的敬业,给了他很大的教育。遗憾的是,老毕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将自己收集整理的世界各国有关大功率综合传动的资料都给了毛明,这样一种信任,令毛明无比感激。
   1990年3月,汽车分所成立,毛明被说服去了该所。凭借博士期间的研究基础和首个科技奖,毛明如愿申请到两个项目:一是原科工委的预研项目“共轭弹性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与程序实现”,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轭弹性动力学研究”。当时,能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青年基金项目,在大家眼里,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由此可见竞争相当激烈。
   在项目研究中,他学术思想的火花时常闪烁,并将心得提炼成一篇篇论文,相继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他个人也获得兵工学会颁发的首届“兵工青年科技奖”,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科技荣誉。
   作为所里惟一的博士,毛明不仅以超强的创新能力出众,更以性情活跃出名,像搞舞会、开派对、办球赛、组织英语角等多种活动,他开了201所之先河,组织能力格外出色。
   由此,在不到两年的半时间里,他先后被提拔为汽车分所副所长、9室 (特种车辆研究室) 主任。
   刚到9室,一个喜讯传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组织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发来邀请函,毛明撰写的关于行星变速箱动力学分析的论文被大会录取,邀请他到大会宣读。
   仿佛一束瑰丽的光芒,照在了他青春的面庞上,他激动万分,决定只身去往美国。
   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第一次坐飞机。
   前来接机的两位朋友中,一位正是当年从201所毕业后选择出国,与他同一导师、同一专业的学长。异国相见,分外感慨,而双脚踏上洛杉矶的土地,沿途一幅幅陌生的异域风光,更令毛明应接不暇……为了省钱,他没有住进酒店,而是与学长、朋友挤住在合租的小屋里。次日,便持他们给买的长途汽车票赶往凤凰城。中途休息时,因不了解当地乘车的习惯,还险些误了车。
   总算是按时到达了凤凰城,他仍舍不得花钱住酒店,舍不得打出租,更舍不得花10美元在酒店吃一顿早餐……这位骨子里流淌着农村孩子血液,为理想奋斗了多年的寒门学子,饿着肚子拉着行李箱,在陌生的大街上走了很多的路。
   这次国际交流会,让他收获很大,论文也得到大会好评。他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学到了很多先进经验和前沿性的东西。
   会后,他告别了敬重的学长、美丽的洛杉矶,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途,踏上了一条报效祖国的漫漫征程。 
   1992年4月。毛明率领9室走上了创新之路。
   在重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立项时,毛明发现了个问题——所选的551底盘太重,可他们的任务,只是为武器系统进行底盘的适应性改进设计。
   视野和高度,决定着个性和方向。毛明建议:“我们应该搞个满足武器系统需要的、既轻、又能带出一个基型的底盘!”此想法,引来一片共鸣……但问题来了:立项时没有研制新底盘的任务怎么办?没有研制经费怎么办?时间进度难跟上怎么办?如何才能将自主研制的轮胎中央充放气、油量传感器等都用上去?
   面对巨大的挑战,毛明经受着心理上的煎熬,还与大家进行了煮酒论英雄般的彻夜长谈……“这个底盘必须搞出来!从其他项目中挤出经费、挤出时间来!”
   取得了主管机关的同意后,毛明率领研究室甩开臂膀干开了。
   终于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自筹经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重弹车研制出了全新的550通用底盘。
   1993年,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降临了。
   新一代水陆两栖步兵战车(简称“502工程”)的论证任务,落到了9室。为此,在项目的论证和确定方案的两年中,毛明可谓卧薪尝胆。
   立项论证提出后,这个项目由谁出任总师很有争议。由于201所以前没有干过履带式步兵战车的总体,主管机关并不倾向把总体单位放到201所,这让毛明心急如焚。
   方案论证会上,毛明一口气汇报了8个方案,有动力舱前置、后置、发动机纵置、横置,炮塔怎么放、人员通道如何安排等,并非常系统地说明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提供了各种方案的总布置图。他详细而精彩的汇报,博得在场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称赞,他推荐的总体方案被确定为主方案,并决定让他牵头搞论证和总体设计。
   从此,毛明的认真与专注在业内出了名。
   由于总体、总师单位尚不能确定,毛明先牵头负责总体设计,先期启动动力、传动的方案论证与研制。然而,就在工作干得最愉快、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他再次被所里召唤——离开研究室,担任201所所长助理。这是1994年4月。

下篇 跫音如歌
                    

   他率领团队披肝沥胆,用铁骨精魂打造出领先世界水平的二代战车、99A主战坦克,极大地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车总体设计理论;建立了我国军用履带车辆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设计理论与方法,主持研制的系列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成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先进性的典型特征。这些开创性成果,为共和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采访手记  


一、 铸“铁血雄狮” 扬中华国威
                                            

   1997年,“502工程”总体、总师单位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由201所承担,这是毛明付出极大心血和周折的结果。总师系统最终成立,研制工作正式步入正轨。毛明担任型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水上分系统总设计师,负责总体方案和水上推进系统的设计与研制。
   然而,整个研制过程充满无比的艰辛。技术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动力传动的扭振匹配、武器系统不打连、整车严重超重、水上航速不高等问题急待解决。
   他极力推动CAD、CAE的技术应用,特别是在分动箱的开发和整车水动力学的分析设计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分动箱的设计,开辟了兵器工业三维实体设计直接用于制造箱体铸造木模的先河,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一次性浇铸铝合金箱体成功。这是兵器工业第一次打通了设计与制造环节。他在总体组强力推动三维干涉检查,废除了动力舱木模试装配的环节,这是201所第一次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废除动力舱木模试装配的环节,并获成功。
   他提出了变形车体的概念,提出“只要保证车辆航行时纵倾角大于0就能保证车辆航行不失稳(不扎头)的技术结论”,通过建立战车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经过大量试验,发现防浪板形状、尺寸和与车体的相对位置对战车航行阻力和航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突破沿用40余年的“两栖车静浮态必须保证纵倾角大于0”的桎梏,建立了两栖战车水上航行动浮态设计新方法,解决了排水型战车重心靠前时航行失稳的重大技术问题,实现了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航行阻力大幅降低,使战车在发动机功率不增加的前提下水上航速得到很大提升……为实现我国战车水上航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形成战车总体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同时,他带领团队将其与CAX软件工具集成,提出了研究构建装甲车辆创新设计平台的总体构想,建立了服务于装甲车辆总体和主要分系统、部件等设计对象知识积累与快速重用的创新设计平台原型系统,同时建立了一套设计知识管理与重用的兵器行业规范。
   岁月荏苒,流动的时光,从毛明青春的眉间扫过。
   短短几年里,慧眼识君的老所长,看到了毛明生命里展现出来的光芒。在他退居二线时,毅然把年轻的毛明推上了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新舞台——201所所长,使他的生命格局变得更为广阔。这是2001年7月,毛明还不满39周岁。
   这一年,刚上任的毛明卯足了劲,准备为201所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他说:“既然我们赶上了国防工业发展的大好时代,就一定要努力实现201所和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大发展!”
   历经岁月的打磨,“502工程”项目——新一代步兵战车终于自主研制成功。它大大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车总体设计理论与方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批量装备部队后,获得一片赞誉:“当今世界上火力最猛、水陆机动性最好、防护性优良、综合性能最优的战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研制成功和装备使用,实现了我步兵战车装备的跨越,显著增强了我军的地面突击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和两栖突击能力,为我步兵快速泛水、抢滩登陆并直接投入高强度的陆上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2006年,该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007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被原国防科工委荣记一等功。
   2009年10月,新一代战车首次亮相60周年国庆阅兵式,以恢宏、磅礴之势震惊了世界。
   不久,他主持开发的服务于战车创新设计的知识工程平台,也作为兵器201所工程设计的日常应用系统上线运行,并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他排名第一;这项技术还被列入国防科工局“十二五”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中。
   毛明在从事军用车辆动力驱动系统、行走系统、整车系统集成等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在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点装备工程的事业中,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军用车辆技术的发展,以及民用车辆的研究、开发与检测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且还获得了“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
   谁知,捧着沉甸甸的荣誉,他却几番动情落泪……他哽咽道:“这是对成千上万参加工程研制人员的一个交待!”
   是的,在鲜花和掌声中,毛明并没有满满的成就感,而是想起了那些坚忍与刻苦精神都超过寻常人的工程研制人员;想起了那些在拥挤的研究室内,进行探讨与研究的日子;想起了那些在铁甲小舱室里,进行样车调试和分析的日子;想起了那些不顾一切地跋涉千里,上寒区、进热区,足迹遍布高原与大漠,甚至与死神摩肩接踵的日子……
   这些悠长岁月的镜头,每一段都像一柄刻刀,深深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
   他尤其忘不了那一次,某项目样车进入实车水上性能试验阶段。
   初春的北方,可谓“春寒料峭,冻杀年少。”由于没有专门的水上试车场,他们只得在河北境内找了个大水库。谁知,若大一个水库,怎么也找不到可上下水的地方,样车一次次地被陷进污泥里。无奈,只好使用拖车解决,让试验人员下到刺骨的泥水里,频繁地安装拖车用的钢丝绳……
水上实车试验开始了。当样车正在高速度行驶时,突然“砰”的一声暴响……只见首滑板突然翻起,被高扬的炮管瞬间给捅了个大窟窿,滑板高高挂在了炮管上。险情突发,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魂未定,因为身着救生衣的项目组参试人员就坐在车顶上啊!……好在惨剧没有发生。但毛明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根炮管,或是整辆车高速地钻进水库底,那将会是一场怎样的悲壮结局?
   岁月如梭,青春的光阴,弹指间流在了昨天。
   毛明的青春是丰满的,在他不惑之年,便以出色的才华,完成了历任汽车分所副所长、特种车辆研究室主任、201所副所长、所长等重要人生经历的华丽转身,创下201所年轻人才选拔任用的历史之最。

二、使命接踵至  任重道更远 
  

   走过春的生发,夏的葱郁,48岁的毛明抵达了收获更多成果的季节。
   2010年,他从10年任期的所长位置上激流涌退,这是一个完美的谢幕,也是另一场华丽的开端……
   这一天,他情如潮汐——集团公司党组当天宣布任命:毛明担任集团公司首席专家。
   还是这一天,他为之争取了8年的某重大基础专项,尘埃落定。这消息,令他极为振奋,就像看到自己亲手种下8年的果树,终于长出了青嫩的果子。
   他带领行动系统专业团队和有关专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努力,获得了201所第一个国防973项目,他被任命为技术首席。
   兴奋过后,他也思绪万千……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主战坦克的技术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整个坦克装甲车行业的转型,大的型号已经结束,下一代坦克是什么样子、怎么搞?却很难取得一致意见。他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每个单项技术都应该发展! 坦克,总是要朝着火力越来越猛,打得越来越准、越来越远、越来越狠,机动性越来越高,防护越来越好,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等方向发展。如何在99式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出一种火力、防护、机动特别是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主战坦克,将是提升我国陆军战斗力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其实,早在99式坦克定型之际,99A坦克的研制工作就已展开。作为经常参与99式坦克攻关分析活动的成员之一,对照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毛明深知这款坦克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很明显,摆在他和团队面前的,是重重压力和一道道技术难关——
   难点一,坦克作为国家常规威慑力的重要标志,它代表着陆战装备的技术水平,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装甲战车,它的火力、防御、机动一个都不少。那么,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使武器装备不成为“瞎子、聋子”、不“单打独斗”?如何融入战场信息系统增强其信息力呢?
   难点二,机械化坦克总体设计,如何在不增加部件技术难度的条件下,控制整车的高度以降低车辆的重量和被发现的概率?而信息化坦克总体设计,如何综合感知信息、车辆信息、乘员操控信息以实现火力、机动力和防护性能的倍增?
   难点三,空间狭小、重达50-60吨的坦克,如果越野速度要达50km/h以上,那就会使传动装置与技术和发动机一起成为坦克的最大瓶颈。特别是自动换挡过程中,如何降低换挡冲击?履带车辆能否象汽车一样用方向盘操控进行无级转向?重载车辆高速行驶时能否紧急制动?
   诸如许多的难点和问题,仿佛高山一样挡在面前,成为我国坦克技术研制的重重障碍。
   而眼下,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集变速、转向、制动与操纵等功能于一体,集液力传动、液压传动、机械传动与自控等技术于一身,这些现代坦克先进性的典型标志,只有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能够研制、生产。这诸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我们就是出再多的钱,外国人也不会卖给咱。
   面对这一道道难逾的坎,毛明认为没有退路:“突破了就是世界先进,解决不了,那就老老实实承认落后!”。
   于是,他带领着研发团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筚路蓝缕的路。

三、有一种力量 在这里凝聚
 

   作为承担过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总师,毛明清楚,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是无法担当国防重任的。
他利用集体的智慧,组织起研发团队,开始思想与思想的碰撞。通过互相交流、启发和激励,产生许多新思想、新智慧的火花,而每一个火花的点燃,又燃起了更加熊熊的火焰……
   从怀揣激情,到背负99A光荣使命,作为项目总设计师的毛明,向来都是敢于表达思想观点,敢发国内学界不敢发之音,指出问题尖锐直接,观点更是鲜明、犀利、震撼人心。因此,他所规划的技术团队,从整体上实现了思想水平、分析问题能力、运用CAD/CAE和台架试验等现代研发手段能力质的提高,凝聚成一支后劲十足的创新队伍。
   对年轻人的培养,他特别重视,常常告诫道: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无捷径可走,更没有蒙混过关或侃侃空谈,只有看准方向,脚踏实地。
一次,在总体下达任务书进行指标体系的讨论会上,他发现有年轻人并不在意,认为下达任务书是件很简单的事。见状,毛明随即拿起手中的水杯,举例对照:“比如,下达要求设计这样一个水杯,第一要明确的就是能装多少水,这需要统计和分析得出,容量大用起来浪费,容量小,喝起来不方便;第二,杯子的形状要便于喝水;第三,杯子要便于人手拿。再就是,用什么材料、什么颜色,能适应什么样温度范围以及成本限制,等等一系列设计要求,这些指标还得相互匹配,形成定性与定量要求的完整的结合,还要给出这些要求的验收方法……你们说,这简单么?”一番耐心的讲解,把年轻人耳根都臊红了,终于明白了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毛明还不吝提携后辈,鼓励年轻人的担当精神,使团队充满了活力与战斗力。
   又是一次,在评价坦克乘员任务负荷时,项目组的负责人尝试了很多量化评价方法,但总是感觉不够完善,很难表征和客观评价驾驶员、车长和炮长的工作负荷。困惑之际,他向毛明请教,毛明毫无保留地把多年工作积累和收集的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给了他,并强调,一定要注意我国坦克作战剖面和国外的不同而带来的影响,注意修正我国人种与欧美人种的不同。在他的指导下,该课题得以顺利进展。
   耕耘才有收获,用心才能卓越。
   毛明用心血带出了一支卓越的研发团队,被原国防科工委授予首届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团队,他个人也获得“首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带头人”等诸多荣誉称号。

四、造“陆战之王” 复浩荡中华

   思想的火花点燃后,肩负重任的毛明及其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将99A研制的神圣使命向前推进。
   首先,提出了“把实战化作为研发唯一的要求”。认为既要从战争规律的角度,研究坦克在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作战的使命任务、地位作用,又要从部队装备建设、用户需求以及坦克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推进技术的创新。
   接着,他提出动力传动与辅助系统一体化集成布局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思想,将智能布局理论运用于坦克的总体布置设计,构建发动机、传动装置和冷却、进气、排气等主要部件的分块方案和布置约束。该方法可以优化利用动力舱空间,控制动力舱的高度,为整车总体设计时分配发动机、传动装置等主要部件的外形尺寸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这对形成我国坦克“外形低矮、重量轻”的鲜明技术特征与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紧接着,更多、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观点、新思维,也很快形成项目的重要灵魂。
   ——提出了我国第一代信息化坦克攻防策略信息综合方案。提出以“车际信息共享、平台任务综合、部件自动化与状态监测、信息设备标准化、器件自主可控”为基本特征的我国第一台信息化坦克的总体方案和车载综合电子系统的拓扑方案,构建了多系统的攻防策略以及多功能的作用体制,使坦克不仅首次拥有统一指控、态势共享、协同攻防、综合保障等新功能,而且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获得跨越式提升。
   ——分析坦克由3乘员变成2乘员后乘员的工作负荷,首次建立了坦克乘员的认知负荷、感观(眼睛、耳朵、嘴巴)负荷评价模型、主战坦克典型的任务场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机任务的分配方案。首次提出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坦克人机工效问题和乘员感知负荷的评价方法。为新一代坦克确定2乘员方案和开展人机环设计和显控系统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将实现换挡动作的各离合器作为虚拟构件,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任意排数、任意操纵件数、任意自由度的行星变速机构在换挡过程中各构件动态载荷的计算方法,攻克了高速重载车辆行星变速机构自动换挡动态过程动力学参数匹配和换挡品质优化的关键技术,解决了重型、越野车辆自动换挡过程冲击过大的重大技术难题。
   ——创立“坦克传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带领团队攻克了多自由度行星变速、电液自动操纵、高能容液力传动、双流液压无级转向、液力机械联合制动和复杂系统供油、润滑与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系列化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使我国坦克装甲车辆实现了由手动换挡向自动换挡、由操纵杆有级转向向方向盘无级转向、由低速机械制动向高速联合制动的跨越,技术水平挤身世界先进行列。并建立了我国军用履带车辆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设计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目前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车辆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技术推动作用。
   ——履带车辆的转向是靠两侧履带的速差实现的,转向时外侧履带的功率增加,内侧履带的功率大幅下降。重型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的核心是,如何优化实现两侧履带功率的耦合。针对这一问题,他首次提出两侧履带功率耦合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普遍约束方程,给出了耦合机构的设计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发明了耦合机构的构型,并应用在新一代坦克机电复合传动方案中,大幅降低了重型履带车辆对驱动电机的功率要求。
   ——首次提出2乘员坦克概念和总体方案,系统说明了我国新一代坦克的能力要求,系统设计了一体化信息系统方案、多武器协同与打击的火力系统方案、整体式高功率密度推进系统方案、全维综合防护系统方案和公共设备管理系统方案。提出的2乘员总体方案和各主要系统方案,已作为新一代坦克重大背景项目的主方案在进行研究。科学思想的一次次飞跃,创新源泉的一股股涌动,不经意间又促成了一项项专利技术的产生。如《一种用于串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的机电复合传动装置》《一种用于混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的机电复合传动装置》《一种双侧驱动兼转向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传动装置换挡试验的挡位识别方法》等相继获得了专利并实现了成果转化。
   就这样,毛明和研发团队在风雨中携手前行,他们事业的激情,正如一首歌中所唱:“英雄自古肝胆悬,忠勇一身,日月双肩……”
   为了99A的研制,毛明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每天工作多达12小时,常常通宵达旦,放弃了所有节假日……
   一次,综合传动装置遇到了技术瓶颈问题,需要马上攻关,可时间已近深夜子时。就在项目组万分焦急之时,毛明突然出现了。原来,他也是刚从办公室加完班出来,因一直关注着这个项目的进展,他没有回家休息,而是径直来到了试验室。
   见项目组正给传动装置加油,准备进行台架试验……毛明赶紧把西服外套扔到一边,立即动手打油。当时的打油程序比较麻烦,需要用手摇泵,先从油桶里把油打到小塑料桶里,再一桶一桶的加到传动装置里,而且每10升油,需要手摇34下,给传动装置加满油,一共需要手摇510下。毛明全然不顾这些,他一边摇油,一边和大家聊着天,统计着。等加完油,开始第一轮试验已经是凌晨两点多钟。这一晚,毛明和项目组在一起,直至做完了第一组试验数据才回家。
   严以律己,做事要实,这是他的一贯作风,也是他对每个人的要求。他经典的一句语录至今还在团队流传:“经手做的工程不能浮夸,更不能做成豆腐渣!”
   记得一次,在车辆中期检查时,毛明发现传动装置内部连接液力减速器、汇流排输入齿轮的定位螺栓有些松动,项目组分析,认为是个别装配问题,等重新安装好后就不会再出问题了,于是,便将这个小问题忽略了过去。

   没想到,这竟遭到了毛明的严厉批评,他要求项目组实事求是汇报情况,并彻底查清问题原因,并将所有已经装配好的传动装置立即拆检。这让大家很不理解,心里嘟隆着:都已经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了,又逢假期……因此,很不情愿的将每个传动装置进行了拆检。

分享到:

资讯